在长达3328公里的铁路线上,11.8万太原铁路人迎送旅客、运输物资、检修车辆、巡查站点……他们在紧张而细致的工作中,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一枕一轨连整体,点点滴滴汇江河。”太原铁路局党委书记张义平对记者说,“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太原铁路局注重从每一个人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以此铸就11.8万名干部职工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
在湖东车辆段的检车场,检修工们正在为货车“体检”,眼看、手摸、耳听、尺量,蹲下、探进、侧出、直起……每检修一辆车都要钻进车底4次,在手电筒与检车锤的默契配合下,车辆的400多个配件无一遗漏。
“无论风霜雨雪,像这样的标准化作业程序每班要重复450多次。”检修工张福明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句空话,要发自内心深处,形成行为习惯。对我们来讲,就是要做到‘零故障交检’‘零故障始发’。”
在这里,职工们纷纷从“微小事”做起,争着释放“正能量”,争当“最美北辆人”。在不久前这里举办的现场会上,太原铁路局局长杨绍清感慨地说:“当标准成为习惯,职工就会在工作中享受快乐。”
太原北车辆段的工长石勇,先后动手完成了16项大小技术革新项目,成为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太原车辆段青工王晓睿,大学毕业后来到铁路,不爱红装爱工装,主动要求到一线生产岗位,成为一名女动车随车机械师……身边的工友们为他们喝彩,并纷纷学习效仿。
太原铁路局抓住时机大力宣传推广“太铁之星”,让劳模先进深入生产一线,与一线职工心贴心面对面,分享工作的快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一时间,越来越多的职工成了“追星族”,不是影视娱乐的“星”,而是职工们自己选出来的“太铁之星”。
“上午,助困室接待了300多名重点旅客,杨静阿姨为156名行动不便的旅客提供了帮助,为3名旅客缝补包裹,接听了11个预约帮助电话,搀扶2位老人如厕,用轮椅送4名旅客进站……”这是2014年春运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张磊,在太原火车站“改梅助困室”参与社会实践时记下的一段话。
“‘改梅助困室’是全国劳模史改梅创立的。史大姐是154名遗弃儿童的妈妈,是许许多多老年旅客的女儿,她能够用哑语、英语和十余种方言与旅客交流,曾经为患病旅客清洗便迹,以瘦弱的身躯背着行动不便的旅客进站上车。”杨静说,“我是‘改梅助困室’的第二任领班。现在,‘改梅助困室’已成为传播文明的窗口,吸引越来越多的职工与旅客心连心,实践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日前,身患癌症的霍先生要去重庆看病,当时只剩下站票了。用霍先生自己的话讲,三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站着过去也许没办法活着见到预约的专家了”。这时,太原站职工李静微笑着走过来,给他找了把椅子坐下,并跑到退票窗口一个一个地询问,终于找到了一张坐票,霍先生激动得流下热泪。就是这个平时腼腆的女孩,开通了“李静微博”,开创了“李静导购台”,同时还与山西省广播电台连接,将火车票的发售情况和旅客关注的热点问题做详细介绍,普及乘坐火车出行的知识,得到广大听众的一致好评。
为了让更多的职工学习先进、赶超先进,太原铁路局开设了“品牌体验日”,让每一名售票员到“李静导购台”体验学习。如今,由红色“爱心”、白色“动车组”组成的“太铁客运服务”总标志,以及在此标识统帅下的“改梅助困室”“001服务队”“古城客厅”等客运服务十大品牌,时时向旅客传递着太原铁路局“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温暖与真诚。(本报记者 邢兆远 李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