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16日 星期日

    镜头之思

    丽水:摄影带来的气场与气度

    蒋新军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16日   10 版)
    写生大港头游船
    彩虹廊桥
    畲族服饰
    竹林深处
    渔舟撒网
    老镇金晖

        一幅照片造就一个景区,一个景区成就一个产业。对于国内成功举办过摄影节的地方(如平遥、大理、丽水等)来说,这句话并不陌生。秀美典型的风光地貌、丰富的人文资源、适宜的气候、古老的技艺传承,是吸引摄影人目光的基本条件,也是举办摄影节的基础之一。

        浙江丽水如今的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丽水摄影节打造的。丽水摄影人在国内外赛事上取得了硕果累累的佳绩,引来同行称羡,随着摄影节的不断成熟,在不断的争议和改进中,丽水逐渐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摄影基础设施,构成了浓厚的摄影氛围,摄影成了一种让所有人参与的文化生活,既促进经济发展,也提升了地方形象。据说,连拎菜篮的大妈都能告诉游客什么时候在哪拍景致最好。除了丽水当地的“摄影大军”,数量众多的外地摄影人集聚丽水各地,挖掘美景,抓拍民俗生活,借由他们的镜头,这一方土地的风貌广为人知,勾起了游人想要亲临其境的愿望。

        2009年,丽水摄影文化节从原来的沙龙性摄影节向学术性的摄影节转变,让摄影作品背后的摄影思考、摄影理论更多地呈现给观众,这也进一步提升了摄影节的品质。

        作为摄影者,每到一地必思索如何猎取更好的画面,除了一望而知的美景或辛苦觅得的佳境,许多人把镜头对准当地人独具风情的生活。“别人的生活”常常在镜头里呈现出一种“陌生的美感”,这种美感会让人获得不错的观看体验,也往往会给拍摄者带来福利和荣誉。相应地,也就进一步刺激了更多的摄影者前往此地探索。连续举办的摄影节给丽水带来了足够的摄影集群效应,相关产业也随之而兴,我们可以说是摄影改变着丽水,而丽水,也为中国摄影注入了许多内在的生长力量。

        这是摄影的气场。

        以丽水摄影文化为入口,我们既能看到中国摄影的成长,也可以感觉到摄影画面创新的疲乏。一位摄影师说过,到远处拍摄人们不熟悉的美景是最容易的,把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拍好才是最难的。守着一处美景的本土摄影师,既得益于守在美景边,又往往为这种熟悉感所局限,难出新意。基于此,一场全国的,甚至国际化的摄影节,就给所有摄影者提供了获得别样视角的机会,也让人从别人的经历中重新思考摄影这件事本身。通过摄影的陶冶,也会有人将自己的生活空间归置得更有“画面感”。

        从下面的作品中,先不考虑光线,仅就内容而言,我们可以梳理出摄影师在一个地方“猎景”的几个方向。一个叫“海”:即让某种元素显得很多,人海、林海、云海、花海等等,全景为主;一个叫“面”:即突出一种建筑、一个人、一个物件的面貌,特写为主;一个叫“姿”:重点表现植物、人、动物的动作和风姿,中景为主。优秀的作品会引起过度模仿,规律化的创作可能会带来审美疲劳,很多地方为了满足画面需要设计的伪民俗更是让人无奈,所以无论是观者还是拍者,都需要冷静的思考和修炼,以及不忘初心的诚意,在内省中化开摄影与生活的谜团。

        这便是摄影的气度和力量。

        丽水是浙江省最年轻的城市,却蕴藏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有着养心养眼的自然生态,这一切都在摄影镜头中记录呈现。不论如何,这样一个丽水,可以让亲历的每一位摄影人作品连连。

        (摄影:陈拥军 蓝法勤 苏义锋 李肃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