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13日 星期四

    名家看两会

    三个“1亿人”蕴含巨大内需潜力

    姚景源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13日   06 版)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三个“1亿人”——“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我感到,这个内容非常重要,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将给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增长空间。三个“1亿人”所带来的内需的扩大,将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保持7.5%左右的增长提供强大支撑,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第一个“1亿人”是“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让1亿农业转移人口真正融入城市,让他们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他们的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这是一张美好的蓝图,要实现它,需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需要我们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

        1978年时,我国的城镇化率大概只有18%,而到去年,城镇化率已达到53.73%。35年,提高35个百分点,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达到这样的城镇化速度。城镇化率的提高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现在的方法是用常住人口来计算,在城市工作居住超过六个月,就算作常住人口,计入城镇化。这样算的话,两亿多农民工就算作了城市人。但实际上,全国绝大多数农民工并没有享受到与市民同等的待遇,在城市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我们距离真正意义上高质量的城镇化还有不小的差距。

        第二个“1亿人”是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党中央、国务院对相关问题高度重视,今年政府预算增加了对棚户区和安居工作的投入力度。我们相信,棚户区、城中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会根本上改变。显然,这就需要加大投入,势必会拉动新的内需。

        第三个“1亿人”是“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这一点尤为重要。现在一说城镇化,有的人就把眼光放在大城市,放在东部地区。我们一定要看到,中西部农村转移劳动力就近就业的重要意义。当中西部若干个集聚了生活、工作功能的小城镇不断涌现,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新的增长点。这是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后又一个重要的战略支撑。

        显然,三个“1亿人”所带来的内需是前所未有的内需,是扎扎实实的内需。这种内需还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把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与改善民生、以人为本紧密结合起来。相比一些大型投资项目,这样的内需是可持续的内需,是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内需。从量和质两方面研究和推进新型城镇化,为未来经济增长指出了方向,最关键的就是“民生为本”“以人为本”,这是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由之路。(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 姚景源)

        (本报记者冯蕾采访整理,人物素描:郭红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