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纵观改革开放35年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一直都在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中发展。今天提出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无疑将推动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局面。
国资委、光明日报社和人民政协报日前联合举办“样本的力量: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研讨会”,就发展混合所有制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选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案例·中联重科】
众所周知,工程机械行业是非垄断、高度竞争性行业,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国有、民营、外资、合资企业同台竞争的开放竞争格局。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如果不进行体制机制上的创新,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和发展。
从1992年建设部下属长沙机械研究院8名员工借款50万元创办中联重科,到如今全球工程机械领域第六强;从研究院每天收入不超过1万元,到如今年销售产值超过900亿元,22年间,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体制机制创新之路。
2000年,中联重科登陆深交所,在1.5亿股总股本中,国有股49.83%,其他股东50.17%。由此,中联重科迈出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实质性一步。
经历股改后的中联重科依然存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状态,此后股权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混合多元改造。
2005年10月,其母公司长沙建机院完成公司化改造,成为国有资本绝对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5月,湖南省国资委挂牌转让长沙建机院32.1%的股权,所持国有股从94.1%下降至62%。2009年3月,建机院所持41.86%的中联股票,由其股东按持股比例承继。由此,母公司打散了,成为了一个完全开放的公众公司。
为寻求企业的国际化发展,2010年12月,中联重科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发行H股,股权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湖南省国资委变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16.77%,香港中央结算公司16.48%,管理团队及骨干员工8.50%,弘毅投资10.96%,其他股东47.29%。通过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中联重科的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更趋多元合理。
在中联重科的混合股权结构中,不同性质的资本融合为与市场紧密挂钩的利益共同体。无论是管理层、国有股东还是境外资本,他们所占股份都在20%以下,特别是管理层,股权比例不到6%,相对于国有股一股独大和私人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中联重科实现了股权合理分散,股东相互制衡,避免了国有股东因为股权比例过高,形成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行政干预;也有效抑制了管理层持股比例过大,形成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局面。
股权混合是改革的手段,但不是目的,混合所有制也不是一“混”就灵。中联重科的混合所有制变革不仅在于实现了股权混合多元的体制,更重要的是由此建立起了科学的法人治理、激励约束并重的运行机制。
在中联重科,独立董事占比超过半数,拥有充分的话语权,能够广泛代表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其对下属公司的管控从事业部模式升级为模拟股份制模式,责权利实现高度统一;技术人员个人利益和技术成果的市场化直接挂钩,并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公司高管层及中层干部实行A、B角,A角不行,B角马上顶替,人人都有危机感;改革方案、职工持股额度分配等关键环节,对职工完全公开,并经过职代会的审议通过,全程没有出现任何不和谐的声音……
混合所有制的体制创新让中联重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2000年上市起到现在的13年间,中联重科国有股比例从49.83%下降到现在的16.26%,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丝毫不减,国有资本增值最高达到800倍,极大地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效放大了国有资本的功能。
【理论研讨】
A、产权多元已久 混合“新”在哪
混合所有制思想最先提出是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正式写入中央文件是在1999年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这是一个老话题,今天却成为了一个新热点。
混合所有制的本质是产权主体多元化。如果从经济发展的实际现象来看,混合所有制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已经出现。既然已经探索实践多年,如今为何重提?是老调重弹还是“旧瓶”装“新酒”?“新”又新在哪里?
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走混合所有制道路是国企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今后发展的重头戏。与过去不同,今天谈发展混合所有制,其背后的真正诉求是建立包括现代企业制度在内的现代市场体系,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里起决定性作用,这条改革逻辑链条是非常清晰的。
混合所有制就是标准的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股份制。产权的来源,不管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都没有关系,都可以在标准化、法制化的环境下组织和自组织、调控和自调控、管理和自管理,从而释放出更多的活力和潜力。马克思早在《资本论》里提到,如果没有股份制,铁路的兴建可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因为有了股份制带来的资本积聚功能,原本很难的事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投入大量的资源。在当前信息化、国际化、法制化的大潮中,股份制的作用应该抛弃简单的过去所说的姓什么不姓什么、谁战胜谁的思维,以市场化手段把企业赢利空间充分打开。
张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混合所有制不是新的改革形式,过去一直在做。过去发展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都是在做混合所有制,但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混合所有制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讲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现在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其中的变化就是重要性提高了:混合所有制不仅是对国有经济讲的,对民营经济、私营经济来说也是重要实现形式。
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但不能代替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宪法规定的,也是核心内容。而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是实现形式,不是所有制本身。如果有人认为发展了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就没有基本经济制度了,这并不符合事实。
任玉岭(国务院参事):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关键在于回答三个问题:一是怎样保持它的主体地位和控制力;二是怎样使国有企业实现保值增值;三是如何激发国企的活力,提高效率。中联重科的探索也在着力解决这三个问题,其发展混合所有制的经验值得学习、挖掘和推广。
B、混合是一步 但不是全部
国有企业产权单一、一股独大;民营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家族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格格不入的情况,进而影响到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毫无疑问,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当下的国企与民企都存在着突破体制机制瓶颈制约的客观要求,取长补短、共生共赢成为发展的必然选择。
季晓南(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中联重科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来探索混合所有制发展的典型案例。产权制度改革是搞好竞争性领域国企改革的关键,这个企业的实践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不能笼而统之地讲产权制度改革,关键是产权的结构要合理。据统计,已经有90%的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股份制改造;中央企业70%的净资产已经属于上市公司。但是,这其中不少企业没有形成规范的混合所有制,市场认为你还叫国企。所以混合仅仅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产权结构的比例要符合市场竞争的要求。一股独大,控股比例太高解决不了问题。
产权制度改革是搞好国企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还包括公司治理、运营机制以及人才的素质、能力、技术创新、管理、文化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混合是一步,但不是全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需要进一步淡化所有制,强化混合制。
高明华(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所谓混合就是多元主体、多元股东,从企业本身来说既不属于国有也不属于非国有,是个公众公司。当前需要考虑的是,是否所有的国有企业都要搞混合所有制?
首先,像公交、公共卫生、环卫等领域的国企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宜发展混合所有制。其次,自然垄断的国企也不可能发展混合所有制,比如地铁、铁路运输、自来水、天然气等领域涉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也不宜发展混合所有制。三是稀缺资源类国企,为避免盲目开采也不宜发展混合所有制。而对于竞争性国企则非常适宜发展混合所有制。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吸引更多民资进入,现实情况是很多民企不敢进入,担心被国企控制,担心失去话语权。
竞争性领域发展混合所有制有四个关键问题要解决:一是在公司的控股形态上,国企如果绝对控股往往影响民营资本进入的积极性,而国企相对控股是比较合适的形态。二是在董事会构成上,要确保民营资本的投票权,尤其需要明确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责,形成彼此监督的关系。三是在高管选聘上,包括政府在内必须加快推进职业化经理人市场建设。四是在高管薪酬构成上,对于竞争性企业应当放开,更多地让市场衡量报酬的多少,前提是要有一个透明的、专业化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解决好这些问题就是混合所有制的“旧瓶”所装的“新酒”,无论国企还是民企,都要在完善公司治理方面加大改革步伐。
张美诚(湖南省国资委副主任):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很多企业存在产权单一、一股独大的状况,企业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二是企业的治理机制存在缺陷。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就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引入多种成分,由多元股东通过市场化手段依法治理公司,建立真正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推动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C、不是一“混”就灵 要敢啃“硬骨头”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0月,全国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占全部境内上市公司的80%以上,资产已经达到90%以上。可以看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数量已经很多了,但并没能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企业应该发挥的优势和作用,总体而言混合所有制企业依然是数量不少、质量不高。改变这一状况,最关键是找到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正确路径。
王忠明(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混合所有制是产权多元化,但不是简单的国有资本加上民间资本,关键要看能不能培育企业家精神。选择混合所有制这样的制度安排,应该有利于中国企业创造顶尖的国际品牌。相比国有企业,这是一项对民营企业更具现实针对性的制度安排。民营企业有理由通过混合所有制摆脱一些家族式管理的缺陷,以更大的胸怀、更市场化的手段融入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合作者,在更大范围内成长为全球知名企业。
张宇:必须认识到,企业做好制度安排固然很重要,但不全是制度的问题,还涉及管理、法制、技术创新、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不是说一混合就灵,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方面不要头脑发热。国企改革进行了30多年,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不能折腾,要稳步推进。最重要的就是从实际出发,企业存在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能玩概念。
贾康:在利益机制协调上如何科学配合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在用人制度上国企人员退出机制如何落实?高管的薪酬如何科学界定?这些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好。这些领域的改革很敏感,触及改革利益,是难啃的“硬骨头”,解决这些问题还要回到现代企业制度的理念中来,大的趋势依然是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规范运作和有效监督。
楚序平(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共同体。这是我国产权理论的又一创新。实施员工持股改革是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认可,是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和动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要求的产权组织形式。未来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实施员工持股将是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权威声音】
关键在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混合所有制的关键不在持股主体的多少,而在于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否真的完善。现在很多企业是股份制企业,是上市公司,但它们的法人治理结构并不完善,仅仅是初步搭起了架子,现代企业制度并未真正建立起来。要通过混合所有制的建立,把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了,把企业制度完善了,这样企业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多数民营企业从原来的小企业一步步发展起来,没有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不了解混合所有制的建立是民营经济转轨、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一状况要改变。民营经济应该认识到,假如不从体制上转轨,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
发展混合所有制须搞好顶层设计
发展混合所有制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国有资本有进有退难以把握,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如何设计缺乏依据。二是民营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和金融领域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垄断行业改革步履艰难。三是上市公司在行为方面存在缺陷,企业亟待规范。四是资本市场的规模、能力与国民经济的总量不相适应。
发展混合所有制要与股份制改革一同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具体来说,一是到2020年国有企业除了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和领域的少数企业外,都应当实行股份制。属于混合经济的应该明确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者不控股的股权结构。要对国有资本的优化进退给出具体的方案。二是非公经济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和领域,垄断行业的改革要有具体安排,特许经营要有大的进展。三是普及现代企业制度,有条件的私营企业也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包括科学的管理模式、有活力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生产经营规范守信等。(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
亟待破除体制机制的隐性障碍
政策和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形成了各种“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成为民间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迈不过去的坎。因此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加快推动垄断领域的改革,破除各种隐性障碍,明确民企进入垄断行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进入这些领域的实施细则和办法。特别要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国有资本相对集中的领域,尽快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进一步拓宽民间资本发展的空间,切实让民营企业看得见、进得去、有预期。(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庄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