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改革开放以来,遍布世界的“中国制造”令我们自豪。随着中国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制造”低成本的优势正在不断丧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软肋”日益明显。如何迎接转型升级的挑战、做强中国制造业?
积极应对“再工业化”挑战
——访辽宁省大连市政协主席肖盛峰委员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西方发达国家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何在“再工业化”浪潮中不被边缘化?记者专访了大连市政协主席肖盛峰委员。
记者:如何有效应对“再工业化”挑战?
肖盛峰委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培育现代产业重大项目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正是党中央着眼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的重大任务和战略导向。
记者:有观点认为,中国传统的发展模式不能适应全球“再工业化”引起的经济格局调整,必须找到新的发展模式才能抬升经济增长,是这样吗?
肖盛峰委员:“再工业化”虽然对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形成挑战,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为中国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机遇。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是一个过程,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必须从战略层面加以应对。应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总基调,客观分析在未来竞争环境下的现实增长路径,抓住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争取未来发展的主动地位。
记者:增长路径都有哪些?
肖盛峰委员:其一,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在巩固和加强加工制造优势的同时,对发达国家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方向进行跟踪,通过局部技术路线创新,形成创新与加工相结合的综合竞争优势。其二,有选择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在加大海外并购力度的同时,更加重视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既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扩大产业规模,又高度重视在新技术上的投资研发以及产业化等的争夺。其三,有效利用好市场这一战略资源,为国内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创造条件,并吸引更多的国际创新资源向我国集聚,同时加快吸引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为我国产业创新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本报记者 吴 琳)
为创新引领搭建宽广舞台
——访安徽省合肥市市长张庆军代表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的地位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合肥市新型显示产业异军突起,其奥秘正是依靠创新。合肥市市长张庆军代表就此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异军突起的关键是什么?
张庆军代表:合肥是国内面板产能最大、产品线最丰富、技术水平一流的集聚发展区,电子信息产业在合肥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大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引领,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在创新引领之下,合肥仅仅用了5年时间,不仅形成了国内领先的生产能力,而且拥有了国内第一条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第一条6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第一条光学级聚酯薄膜以及功能膜生产线,第一条引入最新“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技术的8.5代TFT-LCD生产线……
记者:合肥创新能力来自哪里?
张庆军代表:合肥已经拥有现代显示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技术研发平台16个,安徽省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平台20多个,研发方向涵盖玻璃基板、面板、背光模组、特种显示、触摸屏等新型显示各个产业链环节。而合肥众多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育人平台,每年可以培养出数以千计的新型显示专业高端应用型人才。
作为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合肥的创新引领不仅仅局限在一个产业上。创新引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策、机制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创新。就操作层面而言,搭建平台尤为重要。按照“省院合作、市校共建”模式,合肥与中国科大2012年共建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短短一年多时间,不仅400名工程硕士正式加入,而且与英特尔、微软、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共建了23个联合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凝练先进技术项目107个。而拥有了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北大未名生物研究院、合肥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等一流的创新平台,合肥的转型发展就有了源源不断的驱动力量。(本报记者 李陈续)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访天津市经信委主任李朝兴代表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天津市经信委主任李朝兴代表深有感触地说:“天津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经济中心,近些年一直把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做大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实践证明,唯有创新,才能把推动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记者:天津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着眼点在哪里?
李朝兴代表:首先,要调整天津工业产业结构。一方面要继续做大已经形成的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另一方面着重围绕新一代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要调整天津工业布局结构。在抓好产业聚集区的同时,在区县示范工业园,按照“专、精、特、新”的路线,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第三,要调整天津工业产品结构。通过拉长产业链,在充分发挥现有产品的优势基础上,把它做得更精、更高、更深,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按照这一思路,到2016年,天津的工业总量将达到4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将达到万亿元。
记者: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路径是什么?
李朝兴代表:从今年开始,我们将以“创新驱动、结构优化、质量为先、绿色发展”为目标,实现五个转型:一是向高端制造转型,形成一批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型“科技巨人”企业,打造“天津制造”升级版。二是向创新驱动转型,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全面增强科技引领、应用转化、品牌创造、标准制定能力,努力形成“天津制造”和“天津创造”的双优势。三是向质量效益转型,着力提升单位产出,降低单位消耗,让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更加适应。四是向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绿色制造,建立循环经济链。五是向制造服务转型,着力构建数字化企业,打造一批千亿元、万亿元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本报记者 陈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