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镇化大潮的冲击下,我国人口较少的28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很多文化濒临失传,如果不进行抢救性保护,这些文化将会彻底消亡。”普米族委员茸芭莘那说。
“普米族是人口特少民族之一,目前仅有42861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北部的高山峡谷地带。”茸芭莘那坦言,“人口较少民族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大多居住在环境相对艰苦、经济比较落后、交通不太便利的西部地区。对这些民族的文化保护很困难,但又很急迫,特别是那些要靠人传人、代传代,以语言、歌舞形态存在的‘非遗’尤其如此。”
为此,茸芭莘那建议,国家要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保护发展给予特别关注,制定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保护民族文化提供法律保障,并投入足够的经费,建立健全人口较少民族文化资源抢救与保存机制。要加大对文化传承人的扶持力度,拓展文化传承路径。此外,还应将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生态环境纳入我国各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未来设计和建设的重点考虑范畴,为每一个人口较少民族建立一个以其民族命名的文化生态保护区。(本报记者 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