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今年已经65岁了。虽然因为历史的原因,他“高小”毕业以后就失去了继续读书的机会,只能回乡务农,但他却比一般的农民更开通,眼光看得也更长远。比如,他是十里八乡唯一一个把3个子女都送进大学、培养成才的人,也是全村800多户、2000多人口中唯一一个自费订阅报纸杂志的人。
我们兄妹3个相继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后,想着父母总该洗干净脚上的泥土,好好享享清福了。于是,我们争着往家里寄钱,给他们买东西,为的就是让他们的后半生过上衣食无忧、美满富足的生活。对于我们给他的钱和物,父亲从来都没有拒绝,但是他却另有打算。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把自己人生的前30年给了土地,后30年给了木工,现在我要把剩下的日子留给自己喜欢做、也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并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只是每次回家探亲时,总发现院子里多出了一些花花绿绿的塑料瓶、包装纸、农药瓶等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垃圾。一开始我以为父亲是捡这些东西来卖废品换钱,可后来却发现,父亲捡废品卖钱不假,但卖钱却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是捡起这些被乡亲们随意扔在田间地头、河道沟渠里的各种生产和生活垃圾,不让它们污染环境。所以每次他都把捡来的各种垃圾分门别类,有用的去卖掉,没用的就自己掏钱雇车,运到城里的垃圾填埋场填埋掉。
虽然我生活在比农村更加文明,更加现代的城市,但是我对父亲的行为还是有些难以理解。我们为这件事曾经好好谈过一次,我并不是想阻止父亲去做这件事,而只是想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觉得这超出了一个农民该有的思想和境界。父亲喝了一口手里的茶水,很认真地说:“这几年咱农村确实是发展了,也富裕了,但是环境却变得越来越差了。你看看,用完的农药袋子、农药瓶子,随手一扔,结果一遇到下雨,残留的农药就顺着沟渠流进了村里的小河和水库,把水里的鱼虾青蛙都毒死了。你再看看村庄周围,什么生活垃圾都有,一下雨到处污水横流,人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
父亲说的这些,我并非没有看到,记得第一次带着爱人回家,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她到了田野里,本想感受一下农村的淳朴与美丽,结果却被遍地的垃圾弄得眉头紧皱,一边的我也尴尬不已。但是即便这样,我也没有想到要去做什么,改变什么,因为我觉得大家都在扔垃圾,即便我真的去捡,也捡不完。再者,即便有人应该对此负责,也是村干部的事情,是乡政府的事情。但是通过和父亲的这一次谈话,我的看法却在慢慢改变。
去年中秋节回家过节,父亲一边拍着自己手里的报纸,一边说:“人人都在说‘中国梦’,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就是去做正确的事情,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让咱老百姓的日子更好过。我的‘中国梦’就是把村里的垃圾都捡干净,让村里人都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父亲对“中国梦”的这番理解,给我很大的震撼,因为我第一次感到“中国梦”原来离我们这么近。
为了实现他的“中国梦”,父亲已经不限于满村遍野地捡垃圾了,他自费在村里的墙上刷各种环保标语,用我们寄给他的钱购买可以分类的垃圾桶,摆放在村里各个位置,方便村民倒垃圾。在父亲的推动和影响下,乡亲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乱扔垃圾的人少了,随手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的人多了。村边的小河又重新变得清澈见底,小鱼小虾又开始在河里繁衍生息,蛙鸣声又重新回到了乡亲们的耳朵里。
父亲的影响,又何止限于一个村庄呢?生活在城市的我,以前从来没有垃圾分类的概念,现在却会叮嘱爱人和孩子,在扔垃圾的时候要注意分类,要爱护环境。后来我想,父亲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成为一个“环保达人”,也许只是源于他对生他养他的土地的一种最朴素的热爱,他不忍心看着青山绿水被污染,被亵渎,但这种“朴素的热爱”,岂止是作为农民的父亲才需要的?如果我们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就应该爱惜她,保护她;如果我们热爱自己的生活,就应该积极地去面对它,珍惜它,就像我那位已经60多岁,却每天都出门捡垃圾的父亲一样。
(此文为由中宣部文艺局、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联合举办的“我们的中国梦——讲述中国故事”文艺作品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