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分清好与坏,善与恶。”3月10日上午,谈及家风话题时,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河头镇吾良村委会妇女主任刘小权代表想起了母亲的一句叮咛。
刘小权代表说,从自己记事起,就发现母亲有一副热心肠,乐于帮助他人,而且很勤劳,爱整洁,喜欢收拾,闲不下来。
她记得自己六七岁的时候,发现母亲总是帮邻居家干活,照顾无亲无故的独居老婆婆。有时家里的衣服放在一边,先把老婆婆的衣服洗了。有好吃的,一定有老婆婆的一份。变天了,母亲会及时登门嘘寒问暖。
“这些点点滴滴,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是我的榜样,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热心人。”刘小权代表觉得,好的传统就要继承下来。
她说,母亲一辈子不识字,原名“张惠芬”,但身份证上的名字却是“张惠芳”。因为当初户口登记时,工作人员没有听清楚。不过,老人家并不介意,透露自己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来财”。
“我渐渐明白,母亲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刘小权代表说。
刘小权的母亲出生在澳门,家的附近是个卖鱼的小市场。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对澳门实行海上封锁。大概7岁时,她被人买下转送给亲戚收为养女,取名“来财”。从此,她与亲人失去了联系。
老人家隐约记得父亲的名字叫“张成好”,是一个木工或建筑工;对母亲的姓名没有印象,只记得母亲在街口摆个小摊,卖糖水、甘蔗等;家里有三个或四个姐姐,还有一个弟弟,其中有个姐姐在香港生活。
“她经常自称‘外侨仔’,空闲下来就想念亲人,有时还哭着喊‘妈妈’……”刘小权代表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母亲寻找离散亲人的心事,也成了她的心事。她早就知道了母亲的遭遇,但之前生活过得艰苦,顾不上去寻亲。“现在生活好了,母亲却过世了,希望不久能替她了却毕生的心愿,尽最后一次孝道。”刘小权代表抹了抹眼泪,坚定地说。(本报记者 王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