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是由人造成的,也要靠人来解决和监督。但当前我国城市环境管理就存在自律机制疲软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代表直截了当亮明了自己的观点。
在生活中,不时会遇到这样的人,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深恶痛绝”,甚至不惜“口诛笔伐”,但一旦涉及自身,则立即“大开绿灯”“网开一面”,而且往往能得逞。王如松代表说,这充分表明,社会参与和监督能力的疲软是环境管理的短板。
他曾经在全国一些城市做过社区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的调查,发现只有不到30%的居民有较好的环境意识和分类意愿,而且主要是退休老人、幼儿园小朋友和中小学低年级学生,多数中青年人依然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这些年来,社会的环境危机感和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度在提高,但也有些人存在认知局限,行为自我,往往针砭时弊、怨天尤人,就是不知检点和约束自己,影响环境、占用资源、破坏生态。”王如松代表说。
他建议尽快激活社会参与和监督的能力,扶持环保组织、强化宣传教育、组织志愿者队伍,“打一场人人参与环保,处处有人监督的人民战争”。(本报记者 王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