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08日 星期六

    【E问一答】光明网与百度新闻联合采集

    高校博物馆如何走出“象牙塔”

    作者:颜维琦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08日 07版)

        提问者:上海网友董书维

     

        回答者: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会长马德秀委员

     

        问:植根于大学校园文化的高校博物馆是博物馆中独特的一脉。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少高校博物馆“养在深闺人未识”。我们应该从何着手去破解这种尴尬?

     

        答:这位网友提出的问题确实存在。一项依托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平台,针对72家会员高校博物馆展开的调查显示:61家高校博物馆免费开放,11家收取5元至60元不等的门票,免费开放率为84.7%。这72家中,28家经过国家/省市文物部门登记,占比为38.9%,但仅有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1家通过国家文物局评估,被定级为三级博物馆。被调查的高校博物馆平均拥有编制人员7名,但负责宣教岗的不足1人且多为兼职。年均参观在3万人次以下的高校博物馆占75.5%,逾3/4;年均每馆仅开展不足3场展览、4场讲座(包括组织、参与以及协作),育人活动的数量、质量都不能满足公众和高校师生的需求。

     

        功能、作用定位不清,阻碍了高校博物馆的投入、管理、业务发展和服务社会等作用的发挥。我们应该将高校博物馆置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来系统考量和谋划其功能定位,促进高校博物馆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社会通识教育和终身教育中去,这对于推动高校博物馆自身以及与社会文化的共生发展至关重要。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将高校博物馆作为特定门类纳入博物馆建设序列和评级体系,发挥文博主管部门扶持、管理、指导、考核等功能。二是要厘清并明确高校博物馆文化育人、传承文明功能的定位,让高校博物馆真正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三是将高校博物馆开展育人活动的数量、质量、成效等纳入考核体系。四是对已成立的全国性、区域性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加强指导,给予支持,并推动各地宣传、教育、文化部门联合成立区域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

     

        (本报记者颜维琦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