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08日 星期六

    代表委员手记

    化解医患矛盾应多管齐下

    作者:熊思东委员(苏州大学副校长)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08日 06版)

        在医卫界小组讨论和联组会议上,医患关系不出意料地成为重点话题。慷慨陈词者有之,愤愤然者有之,悲观叹息者也有之。医患冲突发生的根本原因到底何在?

        公立医院姓“公”,但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是造成医患矛盾的原因之一。去年,我国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仅占财政支出的5.7%,占当年GDP总量不到4%,比其他新兴经济体如巴西(7.9%)、印度(6.1%)都低。投入长期不足,政府补偿机制又不到位,造成医疗软、硬件的建设和发展严重不足。

        医疗卫生资源短缺和配置不均衡是造成当下医患矛盾的另一原因。我们常常引以为豪的“用占全球2%的医疗卫生资源服务了占世界20%的人口”,就是这一短缺的鲜明表现。医疗卫生资源过于集中于大城市、中心城区,更加剧了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与资源不足的矛盾。

        医患双方对医疗行为认识的“南辕北辙”,也是引发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医务人员尚未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见病不见人,忽视了患者在求医问药的生物需求之外,还有被尊重、求权利的社会需求。医务人员“长袖善舞”于疾病的诊治,却缺乏人文关怀;“捉襟见肘”于和患者的沟通,不能一言暖三春。而另一方面,患者抱定“花钱看病、钱到药来、药到病除”,却不知医疗技术有限,并不能包治百病。花了钱,没治好病,便有了不满与怨气,结怨而愤,集愤而怒,医患矛盾就产生了。

        化解医患矛盾应多管齐下,综合治理。针对投入不足和补偿机制不到位,政府应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把医疗卫生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摆在重要的位置。

        针对医疗卫生资源短缺和配置不均衡,政府在加快资源建设和配置的同时,更应注重现有资源的激活和盘活。一是可加快“医联体”建设,让高层次医院帮扶普通医院,盘活乡镇及社区医院;二是可全面实行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盘活大型医院中的医务人员。

        针对医患双方对医疗行为认识的“南辕北辙”,一是要在医学院校设立人文关怀和心理沟通类课程,加强医务人员的人文教育,提高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协调能力;二是要注重医学知识的普及,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医疗的认识;三是要在现有的导医制(“医前导”)下,建立“医后导”制,使患者在就诊后的疑问、不解等能有医可问、有医可答,从而及时化解病人的疑惑、误解甚至不满与怨气,消除医患矛盾。

        医患双方因疾病走到一起,是同一战壕的战友,理应同仇敌忾、共同配合,携手迎击共同的敌人——疾病。这便是应有的医患关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