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国如何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在7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商务部长高虎城就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外贸:寻求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2013年,在国际形势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我国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4.1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我们是一个贸易大国,但并不是贸易强国。”高虎城指出,我国的出口产品当中,绝大部分附加值比较低,自有品牌比较少,在全球的营销网络和营销方式也比较滞后。这是我们由一个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实际上也是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面对这样的压力和变化,中国的企业都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在结构调整方面、在提高附加值方面下功夫。“这使我们对下一步的发展充满信心。”高虎城说。
自贸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其负面清单等制度创新广受关注。高虎城表示,建立上海自贸区是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大背景下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根本目的是为下一轮的扩大开放做试验。“试验区的一个主要目的和中心是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放开投资领域的审批,投资贸易便利化特别是服务贸易方面的准入和金融改革方面进行试点。”
“通过5个月的试验,各方面的工作进度是正常的。”高虎城说,下一步将在评估和总结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在继续完善和缩减试验区的负面清单、健全试验区事中事后的综合监管体系方面,进行认真的评估和总结,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外资:90%以上愿意继续在华扩大投资
针对“外资企业认为中国投资环境质量在下降”的看法,高虎城表示,2013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到11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而全球的投资增长是远远低于5.3%的。外国在中国投资企业的有关商会和组织通过对其成员的调查显示,85%以上的企业是盈利的,90%以上的企业愿意继续在中国扩大投资。
“当然,中国的产品和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比如说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就由于成本的上升,有些不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些都会在外商投资领域反映出来。同时,也应该看到本土企业的迅速发展。”高虎城说,中国综合利用外资的优势并没有改变,只是在方向、结构、领域方面发生了变化。(本报记者 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