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王利平,人们会想到“纳米新材料”。作为一家新材料生产企业的董事长,他让这家从零起步的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成了战略合作伙伴,产品广泛应用于高端导电材料、航天航空材料等项目中。而他,不仅仅是一位企业家,还是一位充满责任感的全国人大代表。
“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反映民意,传达民声”,这是王利平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的履职标准。为了更好实现这个目标,他要求自己必须多听、多看、多学。他参与提交的有关加大后发地区科技扶持、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大民生产业扶持力度等10件议案和建议,都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采纳和反馈。
他说,为民生发展、科技进步建言献策,是人大代表履职行权应尽的责任。在社会调研中,他深切体会到民营高科技企业在社会就业、国家税收方面的重要作用。作为人大代表,要让政府能听到企业和员工们的声音,他认为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
在王利平的公司,醒目地设立着一个“代表信箱”,企业界的朋友或是公司员工找他反映情况,他都非常乐意。“我很欣慰,这是一种信任,也是对我工作的一种肯定。”他说。
高标准的履职水平来源于王利平平时的积累和学习。为了及时掌握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他不仅了解本地企业遇到的困难,了解一线员工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且还多次赴连云港、扬州等市调研。最近,他结合当地高级人才缺乏、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不够、创业融资体系脆弱等情况,到各有关企业调研,希望能为中央制订新产业发展政策,提供更多实用有效的建议和意见。
“作为一名来自企业界的代表,我要集合自己的专长,结合身边人、身边事,发现问题,积极履职。通过个案寻找共性,透过现象看出本质,推动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进步。”王利平这样总结自己的履职经验。(本报记者 殷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