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06日 星期四

    家风

    我家“家书”抵万金

    张瑞生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06日   09 版)

        那天下午,我的好友打电话说:看了你送给我的《怀念与感悟》一书,感慨万千,写成一文,想亲手交给你。我们都在西安居住,他在城北,我在城西,加之大家都忙着准备过年,我劝他春节后再说。他却说咱们延川老家有个习俗叫事不隔年,最后冒着大雪将读后感交到我手里。这番举动,拽出了我心中的万般思绪。

        《怀念与感悟》是我们家自费出版的一本书,记叙了父母为实现“六个儿子全成为大学生”的人生目标,辛劳一生、艰苦奋斗的故事。

        成书的想法来源于一餐年夜饭。前年大年三十,看着桌上的美味佳肴,我想起早已离开人世的双亲,不由感慨万千。像我们这样在饥寒交迫中成长起的农家子弟,能在西安的高级饭店里欢聚一堂,这反差实在太大了。我以兄长的身份站起来讲了两层意思,一是对已是少将的四弟说,延川境内共有四位授衔的少将,其他三位都是解放前参军的,解放后入伍的独你一个,头顶乌纱帽与肩上枷锁扛仅仅在一念之差和一步之遥之间徘徊,你更要高端做事、低调做人;二是对弟弟们说,父亲辞世整整10年,母亲辞世16年,这么长时间,一大家人平安祥和,10个孙辈有7个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我们每人写一篇文章,记述二老当年为抚养子女所经历的艰难困苦,让我们的后代更好地了解农民的品德、勤劳、智慧、毅力,传承发扬,为国效力。

        对我来说,首先最想为父亲写下一点缅怀和感恩的文字。父亲只上过一年小学。大哥上学时,村上没有学校,父亲便将大哥送到几十里之外求学。1955年,我到了上学年龄,父亲便联络众人捐钱献物,自请老师,办起了我们村的第一所小学。父亲的热忱感动了老师和家长,大家推选他当“校长”,负责为教师筹粮筹款,解决办学中的各种困难。这个半文盲校长,父亲竟然一干就是30年。这份工作没有任何报酬,却有着数不胜数的繁琐义务。开学了,他赶着毛驴将老师接过来,寒暑假再将老师送回去。单干时,他挨家挨户收齐老师的工资;集体化时,他又从每个生产队收齐老师的报酬。开学后更麻烦,老师每天要在我家吃饭,由于家中人多粮少,母亲常为如何招待老师而犯愁。

        上世纪60年代3年困难时期,许多农家子弟弃学务农,可父亲坚持要我们上学。没有粮食,糠菜、树叶、野草便成为我们的主要食品。有时父亲为筹措儿子的学费,四处乞讨,大多是无功而返。家贫众人嫌,冷嘲热讽像雪片一样袭来。每到年关,不见拜年的,只见要账的。许多村子学校停办,教师弃教从农,农民不愿负担教师工资及口粮。我父亲挨家逐户动员,最终只有7名孩子家长答应上学。当年这7名孩子中,有4人最后吃了国库粮,其中就有我的四弟。

        父亲不改初衷,儿子们奋发向上,1964年,大哥考进了中央财金学院。父亲当时信念特别坚定:讨吃要饭,也要让六个儿子都上大学。到我大哥参加工作时,家中债务已近千元,当时一个普通干部每月的工资也就30多元。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也是出类拔萃的。令人遗憾的是,1966年离高考还有13天时间,中央通知停止高考让学生参加文化大革命。这一停就是整整10年。就这样,父亲当年立下的宏愿大部分未能实现。

        我也不能忘记亲爱的母亲。她疾病缠身,但为操持穷家受尽苦难。她经常给我们说的一句话是,人活到低处,能不张口尽量不要张口。最困难的10多年间,她几乎没吃过一顿饱饭,没穿过一件新衣服。她去世时,用胶泥和报纸制作了许多泥缸,里面放的全是洋芋片萝卜干。家境早已好转,可老人家仍将这些东西当作宝贝似的珍藏起来,她是穷怕了,饿怕了,粒米滴水,尤为珍惜。

        与我一样,在《怀念与感悟》成书的过程中,几个兄弟也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在怀念中伤感,在感悟中升华,都更加对今天我们拥有的幸福生活充满感激与珍惜之情。

        腊月初七,我们一大家几十口人回到延川县王家河村祖坟前祭奠父母。我写的开场白不到300字,大家听得热泪盈眶;大哥宣读祭文时老泪纵横,心脏病复发,有惊无险。四弟在介绍《怀念与感悟》成书经过时,数度哽咽。《怀念与感悟》是前人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我家的“家书”抵万金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