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月5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关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如下: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有机统一,依据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
——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一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初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56.88万亿元,增长7.7%,完成预期目标。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2.91万亿元,增长10.1%,财政赤字1.2万亿元。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8.89万亿元,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2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2%。重点领域、重要时段煤电油气运需求得到较好保障。二是内需继续成为增长主动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8万亿元,增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71万亿元,增长19.3%。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4.4%。三是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内。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是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技术创新和培育新兴产业成效显著。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09%,完成预期目标。继续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基础产业加快发展。能源生产保持稳定。二是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序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建设的比重超过一半。中央对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作出全面部署,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3%,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三是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四是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步伐加快,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各项指标基本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3.7%和4.36%。
——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一是行政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国务院机构改革顺利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取消和下放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二是财税金融改革深入推进,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推开,全年减轻企业税负超过l400亿元。三是投资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四是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五是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六是社会领域改革稳步开展。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和重点行业改革继续深化。对外开放继续深化,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6%,比上年加快1.4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一是就业保持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5%,超额完成预期目标。二是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7%和9.3%。三是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低保制度进一步规范。四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五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继续完善。六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七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全年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44万套,新开工666万套,均超过计划目标。
二、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政策取向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保持经济合理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7.5%左右。这是统筹考虑抓改革、促调整、惠民生、防风险等各方面因素确定的。一方面,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稳定和扩大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都需要合理的速度,进一步减少贫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更要靠发展。另一方面,今年稳增长的有利条件不少,全面深化改革将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稳增长政策措施的效应会持续显现,消费、投资、外需均有一定支撑。同时,我国已经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转型升级的任务很重,速度也不宜定得过高。
——注重提质增效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继续提升。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区域发展更趋协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9%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
——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这一目标既考虑了各方面涨价因素和人民群众的承受力,也为推进改革和调整结构留出了一定空间。
——突出民生优先。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480万套以上、新开工700万套以上。
——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5%左右。
实现上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核心是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为此,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完善调控方式和手段,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拟安排全国财政赤字1.35万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1500亿元。政策重点是:第一,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范围,扩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鼓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的财税政策。第二,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重点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第三,用好新增资金,盘活存量资金,建立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第四,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推动形成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增长13%左右。政策重点是:第一,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保持适度流动性,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第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加快资金周转。第三,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三、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今年要着力抓好9方面工作。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制度并向社会公开;国有企业改革,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财税体制改革,推进政府和部门预算决算公开,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减少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推动股票发行制度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资源性产品等价格改革,适时调整风电上网电价,适时调整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气门站价格,建立健全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污费标准和部分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完善铁路运价机制;投资体制改革,加快出台政府投资条例。实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农村体制改革,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抓紧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推进职业教育、考试招生等改革,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深入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优化进出口结构。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快走出去。强化多边双边及区域经济合作。
——着力扩大内需。20l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14.5%。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环境。
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7.5%,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4576亿元。释放民间投资潜力。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抓好重点项目。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保持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2014年全国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预期分别达到54.6%和37.1%。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城镇化体制机制。
——加强价格调控监管。保障供给。完善价格调控机制。加强价格监管。健全物价补贴联动机制。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重点产业布局调整优化。着力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基础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
——构建各具特色、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支撑带。增强欠发达地区发展能力。加快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制度保障。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狠抓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
——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做好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创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
继续深化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加快推进内地对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