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04日 星期二

    《听油菜花开的声音》后续报道

    文艺工作者聚焦沈昌健父子

    唐湘岳 徐虹雨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04日   03 版)

        “三十五载花谢又花开,一次次跌倒又迎风站,二十三个笔记本,记录着一家人的苦和甘。当年唐僧西天去取经,路经九九八十一回难。沈家父子科研路,更比唐僧取经难上难……”近日,湖南常德临澧县基层文化工作者、63岁的大鼓创作人卞德模敲打着节拍,用特有的澧水方言演说着。

        卞德模曾是临澧县文化馆馆长,退休后依然坚守在基层文化第一线,结合当地的人与事进行创作。他从媒体了解到沈家父子的故事后,去年11月,便带着笔记本来到了沈昌健家实地采风,创作了澧州大鼓《油菜花开中国梦》《油菜园里追梦人》。其中《油菜花开中国梦》已经编排成节目,在当地的春节晚会上公开演出,获得好评。该曲目已纳入由政府采购的“送戏下乡”文化惠民的演出节目,全年将演出近60场。《油菜园里追梦人》则被卞德模作为“秘密武器”,将参加今年“鼓王”擂台赛的角逐。“沈昌健父子是我们农民的好典型,我们要走进田间地头,通过文艺形式,将他们的精神播撒在每个乡村的土地上,引导更多的农民学习他们执着、吃苦的精神。”卞德模说。

        2月16日,编剧邢原平和电影制片人邓泽辉来到了沈家的油菜基地,他们正准备创作电影《油菜花开的声音》。邢原平曾创作过《十八个手印》《第一书记》《老寨》《信义兄弟》等,曾三次获得数字电影百合奖优秀编剧奖,并于2011年凭《老寨》获得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编剧奖。邓泽辉曾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红流》等影片的总制片人。“文艺工作者要接地气,要到基层去,到农民家去,体会农民兄弟的情感,这样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人物。”邓泽辉说。

        常德武陵区是全国小小说创作基地,活跃着一群小小说创作家。伍中正便是其中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是新乡土叙事的高手,形成了自己“乡村牧歌”般的独特文学风格。他创作的小小说《辘轳》被选入2011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小说精品阅读集训题。通过媒体熟悉沈家父子的故事后,他久久无法平静:“他们父子俩扎根基层,凭着对种子的热爱,努力科研,十分不容易。我们也有责任与义务,借助身边的典型传递正能量,奏响主旋律。”伍中正一直在构思,从一包希望的种子、几滴清亮的菜油落笔,从小处深入,写好基层人物。

        “等到油菜花开的时候,沈家父子的油菜还会引来更多的文化工作者,他们前来摄影、绘画、创作。下一步,常德将依托‘百团大赛’‘常德故事百姓讲’等活动,借助大鼓、丝弦、电影、广播剧、小说、诗歌等丰富的艺术形式,更好地宣传和推介我们身边的典型,更好地学习他们的精神。”常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进能告诉记者。(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徐虹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