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04日 星期二

    请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

    郭明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04日   15 版)

        3月1日晚发生在昆明火车站的恐怖袭击事件目前已造成29人死亡、140余人受伤。恐怖分子挥刀滥杀无辜群众的暴行令人发指,人神共愤。

        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同样引起美国媒体的广泛关注,但令人遗憾和不解的是,美国一些主流媒体1日以来的报道虽然详细介绍了施暴过程,却在恐怖袭击、恐怖分子等关键字眼上打上引号,足以使读者对整个事件及施暴者的涉恐性质产生疑问。

        美国有线电视(CNN)新闻网网站报道标题为:《持刀“恐怖分子”在中国一火车站杀死29人伤130人》;《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报道的标题为:《中国铁路袭击:一群“恐怖分子”用刀子袭击?》,这里不仅有引号,还多了一个问号;《纽约时报》报道的标题为:《中国称火车站的砍杀暴行为恐怖主义行为》,这里没有引号和问号,其语气却充满了更多疑问。

        面对铁证如山的暴力恐怖行径,美国媒体的疑问何来?恐怕并非出自要求客观公正的职业操守,而是囿于意识形态的长期偏见。一些美国媒体基于偏见的报道,完全有可能误导读者:好像只有开枪、爆炸才是恐怖袭击,拿砍刀滥杀无辜的不能算,驾车狂撞路人的不能算。

        正是出于偏见,美国一些媒体才会在介绍暴恐事件背景时,不惜笔墨地渲染“宗教压迫”“民族矛盾激化”“经济不公正”等社会因素,甚至频繁引用海外民族分裂组织头目的煽动性言辞,进一步强化其对每一次恐怖袭击事件的疑问和否定。在《纽约时报》关于昆明暴恐案的报道中,“世维会”发言人迪里夏提就声称,“如果这一事件果真为维吾尔族人所为,我只能说它可能是那些感到无法继续忍受的人的一次极端行为”。

        基于同样的偏见,美国政府在不断吁请中国反恐合作的同时,却对中国国内的恐怖袭击持双重标准。无论恐怖分子是在新疆袭击派出所,还是驾车冲击天安门金水桥,美国都未承认中国政府对事件的定性。随着“9·11”恐怖袭击阴影的逐渐淡化,美国对中国恐怖组织、恐怖分子的认定正变得越来越政治化。

        人的生命重于泰山。国际反恐合作不是一时之需,而是需要历经沧桑的人间正道。对于在中国发生的恐怖主义行为,美国政府和媒体需要去除双重标准和实用主义思维,拿出泾渭分明的正义立场。给恐怖袭击和恐怖分子打引号,是打在媒体良知上的大问号,也最终可能成为国际反恐合作的问号。由此想起2001年那个晴空如洗的秋天,当恐怖分子将客机作为炸弹撞向美国心脏的时候,全世界都为美国祈祷。但愿深受恐怖主义之害的美国,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