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04日 星期二

    去掉光环的“雷锋”更抢镜

    毕玉才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04日   06 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成为今年两会和全社会的热门话题。不久前,辽宁省委宣传部、光明日报社在北京召开郭明义微博座谈会。座谈会上,中宣部副部长王世明指出,要坚持用“美言”传播“美德”,把创新的典型宣传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推动学雷锋常态化的重要载体。

        当代雷锋郭明义是一名普通工人,在厂里厂外、网上网下都是“红人”。他的微博2011年3月开通至今,粉丝已超2000多万,产生了巨大的传播效果。世界献血日当天,他发的一条倡议微博,3000多名志愿者献血60多万毫升。

        抚顺“雷锋吧”曾发过一个投票帖:如果雷锋还活着,你愿意嫁给这个“傻小子”吗?有一半以上的人投了“愿意”票。在主流价值经常被繁杂舆论消解的今天,仍有一半以上的人给雷锋投了赞成票,这说明:无论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将“利益最大化”的度量方法塞进多少人思维的毛孔,有一点可以肯定,纯粹物质利益驱动的生活,不会给人带来起码的安全感、幸福感。而雷锋,让人感到踏实、温暖。

        脱离了炫目光环的“雷锋”,为什么更“抢镜”?值得深思。

        其实,在这个社会转型、价值多元的时代,人们逆反的根本不是真实的雷锋,而是拓边展沿、抻长拔高的“高大全”。

        其一,告别“高大全”,“雷锋”才更可信。郭明义和那些当代雷锋之所以受追捧,概括起来就一个字:真!坚信从质疑开始。从对真相近乎苛刻的追求开始,对雷锋照片真拍还是摆拍的反复质疑,本身就反映了人们对真实的呼唤以及对不真实的零容忍。当代雷锋郭明义和百姓雷锋一样,都是在经历了反复质疑后,才证明了自己的成色。

        其二,告别“高大全”,“雷锋”更可敬。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锋渐渐地从“神龛”里走出来,还原为可亲可敬可学的人。笔者翻阅过抚顺市评选出的80多位“百姓雷锋”事迹,他们当中,有跳进冰冷河水,从肇事车里救出4个孩子的农民夫妻;有千金一诺,义务巡路30年,从铁道线上救出多名儿童的古稀老人……他们就是和我们并肩走在街上的邻居,就是在菜市场里也讨价还价的大妈,他们因为平凡而伟大,因为平凡才更加可敬。

        其三,告别“高大全”,“雷锋”更“长寿”。以往个别典型人物,虽然感人,但宣传势头一过,印象便消失无影踪。网络时代也有一些典型,在媒体轰轰烈烈报道一番后,很快就在公众视野中销声匿迹了。而郭明义和那些百姓雷锋,却是一颗颗“恒星”。正像一位网友说的那样:因为接地气,所以有人气,还原为人的“雷锋”更能扬正气。

        其实,“呕像”和偶像仅一步之遥。无数个“雷锋”在走下神坛的过程中,找到了与普通大众的心灵共鸣点,因而焕发出了更旺盛的生命力。这样的雷锋精神必能常青。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