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04日 星期二

    国旗在雪域飘扬

    许晨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04日   11 版)
    高原红(中国画) 陈玉先

        “看,藏民屋顶上那是什么?五星红旗!”

        “这家也有,好啊,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家家升起了国旗?”

        那年初秋时节,我随山东省作家采风交流团来到了神往已久的雪域高原。当中巴旅行车沿着318国道从拉萨前往日喀则时,公路两旁不时闪现出一排排富有民族特色的房屋,而几乎家家的屋顶上、门楼上都竖立着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如同一片吉祥的红云飘扬在蓝天白云之间。

        “呵,你们少见多怪了,这在我们藏家很平常啦!”随行的藏族导游巴桑笑呵呵地说:“不一定等到节日,也没有人专门去号召。现在村民们生活好了,自愿天天挂啦!”

        简简单单几句话,犹如一颗石子投入了我的心海,泛起了层层情感的波澜。此后的采风交流中,我特别关注这个现象。果然,不仅仅是公路两侧的藏民房屋,也不仅仅是在拉萨、日喀则、林芝这样的重要城市和旅游胜地,即使偏远的海拔更高的昂仁、白郎、聂拉木等县乡里,我们同样见到了很多飘扬在藏家屋顶上的国旗。甚至在海拔5000多米的山口上、在人迹罕至的乱石滩上,哪怕只有几间搭建的木板房或者一顶临时支起的旧帐篷,也会在门前插上一面五星红旗。蓝天下,阳光里,随风舞动着,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藏族同胞爱国旗。经过一番细致的采访了解,我深切地感悟到:生活在这片离太阳最近土地上的人们善良淳朴,信仰虔诚,有在高处升挂五色经幡的传统。西藏和平解放,百万农奴翻身做主人,便自发地以高挂国旗的方式表示感恩之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举全国之力援助西藏的战略部署,实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藏家的生活像盛开的格桑花一样,更加红红火火。就拿我们山东省对口援助的日喀则地区来说吧,全力实施以农牧民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这片广袤的高原大地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日喀则藏语意为“如意庄园”。然而,在那暗无天日的封建农奴制度下,“如意庄园”仅仅是当权者和领主们的乐土,广大农奴别说住上如意的房子,就是拥有一个挡风避雨的窝棚,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民主改革后,虽说居住条件大有改善,但大多还是人畜合居、土石垒砌的低矮房屋。从2006年开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统一部署,日喀则地区大干“安居工程”,采取政府扶一点、援藏帮一点、银行贷一点、群众出一点的方式,筹措建设资金,牧民定居、扶贫搬迁建设新民房近6万户,使几十万藏民受益。一排排两层楼,一户户独立院;门前柏油路,屋后绿成荫……

        这天我们在前往日喀则地区白朗县的路上,又看到了公路旁藏家房顶上的五星红旗,特意让司机拐了一个弯停下,走进一户村民家里。这是一座典型的藏式二层小楼,院内一架扶梯通到楼上,东西两头是两个大房间,四周描绘着藏式风情的图案;正面是四间较小的房间,中间一道露天阳台,养着几盆盛开的花束。主人名叫贡布,依靠济南来的援藏技术人员指导种植大棚蔬菜,家底变得殷实起来,借助政府帮扶,盖起了这座40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新房。他一边让妻子倒来热腾腾的酥油茶,一边兴奋地通过熟悉藏语的人对我们说:“这辈子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比当年的庄园主还好啦!”

        “村里人大都参加安居工程了吗?”

        “是哩,看需要啦,有的小些,有的还要大,这多亏国家的好政策,也感谢你们援藏干部啊!”

        就这样,淳朴的藏民们乔迁新居时,就喜欢把五星红旗高高地插在自家院门上、屋顶上,既是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又是一种带来吉祥的祝福之意。一年四季,天天如此,一面旧了,再换上一面,在雪域高原上传递着藏族同胞的心声。

        由此,我联想到几年前中央电视台评选“感动中国”人物,曾经有一位年近百岁的藏族老阿妈入选——她天天在自家小院里升挂国旗,四十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被收入“世界吉尼斯大全”。这位藏族老妈妈名叫次仁曲珍,住在日喀则地区的聂拉木县樟木镇,她在旧西藏是贫苦卑贱的农奴,受尽了欺压和剥削。丈夫因劳累过度早逝,她终身没有再婚,膝下也无子女。1960年深秋,共产党工作队来到了樟木沟。次仁曲珍亲眼看到解放军翻雪山、架铁索,吊在悬崖绝壁上一锹一镐修公路。从聂拉木到樟木仅仅38公里的路,就有87名战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无限感激党和国家的恩情,从1965年国庆节起,就每天在自家小院里升国旗,早挂晚收,日日不息……

        2006年春天,山东省援藏干部、日喀则地委常务副书记徐东升调研时,听说了次仁曲珍阿妈的故事,专程前去看望。徐东升临走时,紧握着老阿妈的手问道:“老人家请你多保重啊!还需要什么对我说,过两天我再来看你。”

        曲珍阿妈说:“书记啊,镇上村里照顾得都挺好,我什么都不需要啦。就是你再来时,请给我捎一面国旗吧,我那面有点旧了……”

        一句话,让这位来自泰山脚下的山东汉子十分动容。

        “我的年龄大了,别的什么也做不了啦!能做的,就只有把国旗每天升起来,感谢共产党、热爱咱们的国家……”

        刹那间,徐东升热泪盈眶,再也说不出话来,只是用力点点头。过后不久,他便送来了三面崭新的五星红旗。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庆前夕,首都国旗护卫队得知了老阿妈的情况,将一面曾升起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赠送给她。这成为曲珍老阿妈以及千千万万藏族同胞的传家之宝……

        旅行车仍在一路奔驰。远远近近,除了蓝水晶一样的蓝天、千姿百态的白云和沉默不语的山峦以外,我们又见到了一座座错落有致,民族特色浓郁的村庄民居,以及飘扬在门楼房顶上的五星红旗。放眼望去,那一面面国旗,红红火火,像璀璨的明星,像燃烧的火炬,遍及整个雪域高原。

        大概是藏族司机听到了我们的议论,悄悄换了一盘车载CD唱片播放,立时车里飘出一首悠扬动听的歌曲:“在那格桑花盛开的地方,我看见五星红旗在藏家飘扬;阿爸说它就是普照苍生的太阳,照亮了黑夜,照亮了汉子迷茫的胸膛……在那绿草连绵的地方,我看见五星红旗在藏家飘扬;阿妈说它就是充满慈爱的霞光,映红了岁月,映红了姑娘渴望的脸庞……”

        (此文为由中宣部文艺局、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联合举办的“我们的中国梦——讲述中国故事”文艺作品征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