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03日 星期一

    文艺观潮

    电影“中国梦”要从现实做起

    李蕾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03日   16 版)
    电影《白日焰火》海报,该片在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成为大赢家。
    电影《兰亭》海报,该片将于三月八日在全国上映。
    电影《北京爱情故事》剧照,这部作品上映当天就打破了多项票房纪录。
    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海报,该片试图打造中国的IMAX-3D魔幻大片。

        中国电影作为文化软实力、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在宣传、塑造“中国梦”的价值理念的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然而,国产电影应该以什么样的叙事体系和文化价值观表现“中国梦”,才能为广大观众,尤其是当下的年轻观众所接受,进而在影视产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甚至扬帆海外,这些问题对电影创作发展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

     

    内火外冷的产业隐忧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国产影片票房为127.67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电影总票房的58.65%,在与好莱坞的博弈中由劣势转为优势。“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第二大电影消费市场,显示出了无限生机活力。然而,在国内市场保持跨越式发展态势的同时,国外市场却处在相对萎缩的状态,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应引起业界的关注。”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直言。

     

        2013年海外销售国产影片45部,247部次,累计收入14.14亿元人民币。北美市场2013年上映的华语电影22部,收获票房784万美元,仅一部《一代宗师》的票房就占去了其中的84%,这说明其他21部电影的票房总和只有125万美元。《泰囧》《狄仁杰之神都龙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图》等在国内票房火爆的影片在海外市场纷纷遭到冷遇。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周铁东用菱形来形容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结构。“菱形顶端为少数以合拍等方式走向世界主流市场的武侠魔幻商业大片,菱形底端为通过国际电影节崭露头角销往海外的艺术片,而菱形中部是作为中国电影主体却很难得其门而出的大量中小成本影片。”

     

        “电影‘中国梦’的实现不是简单地让中国电影走出去的问题,还涉及电影产业根本性转型,开拓海外市场的条件在于中国电影亟须从民族国家电影提升为国际电影,从内容生产、数字化转型、投融资、发行推广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国际化转型’。”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丁亚平如是说。

     

    “门里火什么”很重要

     

        春节贺岁档,《爸爸去哪儿》和《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两部备受争议的电影票房大卖,观众用自己的选择给业界上了生动一课,让人们看到中国电影广阔的市场前景。对此,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分析:“《爸爸去哪儿》摸准了市场需求,在电视综艺节目大热之际快速推出电影版;后者投入巨资,倾力打造3D魔幻电影。然而,在为市场骄人成绩欢呼雀跃之余,我们也必须承认中国电影界存在票房至上、技术崇拜的不良创作倾向。在迎合市场、吸引观众的同时,中国电影更要对复杂人性进行挖掘,对现实生活有所干预,并向艺术的深广层面进行探索。”

     

        对此,曾经获得过金鸡奖最佳编剧的程晓玲认为,“门内火什么”很重要。票房和优质一定要画等号,中国电影才能完成自身的良性循环。市场要逐步培养和完善,观众也需要加入引导。她坦言,自己的抗日战争三部曲频频得奖,却在市场上举步维艰。收官之作《兰亭》即将在全国公映,很多业内人士对其市场前景充满忧虑。对于习惯于拿电影当爆米花的观众来说,对艺术性较强的电影接受起来需要一个过程。但电影人不能只盯着票房,只想着如何吸引观众掏钱买票观影,更要看重作品对观众心理的影响,考虑如何用艺术品位和文化底蕴浸润他们的心灵。中国电影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应该具备大气包容的气质,要给那些坚守艺术水准的影片足够的发展空间。

     

        “要想出门去,先得门里火。”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认为,国内市场的迅猛增长也引起世界电影业的广泛关注。很多外国电影公司纷纷向中国抛来橄榄枝,要求合作,影片创作也更多考虑中国市场需求,加入中国元素,使用中国演员,讲述中国故事。开放的中国电影市场就是国产影片与合拍片、进口片相互竞争的竞技场,通过电影观赏实现着“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等多重价值观的激烈较量。影片票房不仅代表经济效益,而且同主流价值的传播紧密相连。因此,什么样的影片获得高票房应引起业界的关注和研究。比如,刚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奖的《白日焰火》如果放在春节档可能不会成为市场赢家。然而,观众的审美是在引导中不断提升的。总有一天,这样的艺术影片会成为观众的首选。

     

        “《北京爱情故事》上映后在网络上引发了关于情感问题的大规模讨论。数字化时代,微信、微博等传播手段的使用,不仅使电影传播速度加倍,也给电影表现方法、美学观念、制作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将大数据运用到电影‘中国梦’的制作传播过程中,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尤其是被年轻观众接受并喜爱的作品,将成为电影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陈山进一步指出。

     

    中国元素不仅是符号

     

        黑暗的放映厅里光影闪烁,把观众送进了梦境中。艺术家正是通过与观众的精神交流实现对现实生活的关照,对疲惫心灵的慰藉和对审美趣味的表达。中国电影人究竟应该在这一造梦过程中承载怎样的价值观念?什么是属于中国的光影之梦?

     

        一些外国影片将长城、胡同、黄包车等中国文化元素运用到了极致,传达的却是“美国梦”的核心价值观,这种“借鸡生蛋”的做法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周铁东强调:“所谓民族的不仅仅是民族的风物和符号,更是一种民族的精神和实力,这是一种不可替代、专属于本民族又具有普遍性的民族经验和民族声音,其中既有琴棋书画的文化传统,也有风情古韵的审美要求,有韵外之致的艺术趣味,还有天人合一的艺术理想。只有守住本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国电影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则看到了“中国梦”表达中宏观与微观的关系问题。“中国电影要表现的‘中国梦’应该得其小而接其大,表达普通人的诉求和理想。因为任何梦想都要建立在一个个普通人思想的基础上,才能具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现在有些电影拘泥于‘小时代’的小悲欢中,对整个宏大时代的大变革关注不够。电影‘中国梦’首先要解决国家民族命运和个体命运的关系问题。这一点《中国合伙人》做得很好,既体现了国家民族崛起的过程,也展现了个人找到生存价值的经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进一步分析道。

     

        丁亚平总结道,电影“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进一步巩固中国电影的国内份额,还要加强对北美、欧洲、东南亚等不同海外市场的分类研究,更要从国家战略、顶层设计、销售渠道和品牌意识等角度展开对中国电影海外竞争的对策研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