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03日 星期一

    最美基层干部

    夏传康:“巴山精神”撑旗人

    王小润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03日   02 版)

        1月15日,西安铁路局举行了“巴山魂·西铁人——十大领军人物”命名大会。领军人物之一的夏传康,是闻名全国的“巴山精神”的坚强堡垒——西安铁路局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务车间党总支的第12任撑旗人。这个英雄群体,从1978年成立以来,长年居于深山,巡路养路,用青春和生命保障铁路连续36年安全生产零事故,让险境中的“担心线”成为“放心线”,设备质量合格率和优良率均为100%。

     

    养路先养人 养人先铸魂

     

        巴山工务车间现有干部职工175人,下辖9个班组,共有4个班组党支部,党员51名,是全国的老先进,获得过102项省部级以上荣誉,走出了8名全国、省部级劳动模范。2006年,夏传康来到巴山。

     

        巴山腹地荒凉闭塞,条件艰苦,那份寂寞甚至恐惧,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曾经有人来了,还没坐热,捆起行李就走了。

     

        用什么留住人?每逢清明节,夏传康都要带领党团员为当年修建襄渝铁路线的筑路烈士扫墓、描碑文,每月都要组织党员职工瞻仰巴山荣誉室,组织收看反映巴山铁路人奋斗史的纪录片《巴山路魂》。“巴山条件确实苦,但它却在祖国的版图上。铁路修到这里,总要有人来养护,我不来别人就得来。既然来了,在一天,就要干好一天。”第一代巴山铁路人朴素而有力的话,深深扎根在一代代巴山铁路人心中,成为巴山铁路人的信念和行为准则。

     

        30岁的线路工武江涛,2008年二进巴山,每年的生日,他都穿上干净的工装,走进山脚下的烈士陵园,用红笔一笔一画地为当年筑路时牺牲的32位烈士的墓碑描摹褪了色的字。小伙子对记者说,我就是以这种方式过生日,与烈士们进行心灵对话。

     

        “感谢巴山,让我在艰苦环境中找到了人生坐标,做巴山铁路人,我今生无悔。”在淇水隧道里,正在测量线路数据的巴山第一位女硕士刘玲对记者说。2011年8月刚分到巴山时,面对完全陌生的艰苦生活,这个烟台姑娘开始怀疑当初的选择,整晚睡不着觉。现在的她完全变了个样,上山排危石,现场换伤轨。党支部创建了以刘玲名字命名的“刘玲工作室”,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科技创新中去。工作室研制出了淇水隧道渗水导流器,完成了5项施工方案。

     

        夏传康就像是一个大家长,带领党支部一班人努力做到清楚职工思想动态、家庭情况、个体性格、业务状况、婚恋情况等“五清楚”,坚持职工家庭出险必慰问、职工间发生矛盾必调解、职工的成长进步必关心等“十必须”。各种“暖心”行动渗透到职工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

     

        在巴山,退休的职工不愿走,调走的职工爱回门,年轻的职工争着来。这都源于这里以夏传康为代表的党员干部。他们的言行,感染了每一个人。

     

    安全是铁路人的命根子

     

        巴山工务车间地处陕川交界,担负着襄渝铁路81公里线路、78座桥梁,管内82%是桥梁隧道,集中了襄渝线最长的隧道、最高的钢梁桥、最小的曲线半径、最大的坡度、最高的海拔和最艰苦的环境,被人们称为“空中铁道”“地下长廊”。

     

        安全是铁路人的命根子。夏传康组织工区技术能手组成攻关组,探索“工厂化单元修”“第三方查看分析”等精确修、专业修的方法,不断提高线路维修质量和效率。面对山区雨情不定,常发短时暴雨等特点,他与一线职工一起严格规范应急工作程序,自行研制出视频监控装置,推出“观天养路”等一系列科学实用的养护维修方法。在隧道里干活十分危险,不按规矩走路都有可能被列车气流卷倒。每天清晨,在巴山工务车间的各个工区,都能听到这样整齐的声音:设好防护、不走道心、及时下道、珍爱生命。这是职工们进行的安全宣誓。

     

        2009年,襄渝二线开通后,全长10658米的新大巴山隧道,养护标准等级高、维修难度大,夏传康和支部一班人带领党员技术骨干对这段路进行养护,并实现连续13个月7项指标零误差,创造了山区非提速线路养护的奇迹。

     

        如今,“敬畏安全、讲究科学”已经成了巴山铁路人科学养路、确保安全的核心价值和管理理念,“工厂化单元修”“第三方查看分析”“观天养路”等科学实用的养护维修方法,不仅有效提高了线路养路质量,而且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报记者 王小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