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02日 星期日

    企业智则国智,企业强则国强

    陈宗周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02日   06 版)

        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不用赘述。早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制定的建设创新型国家规划中,就明确提出了企业是国家技术创新的主体。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研发机构,名称上大都冠有中国的字样,他们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与成果,他们带来了世界先进的技术,也带来了先进的研发管理经验,为中国的创新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研究和评选中,我们高兴地看到,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研发机构,正在进行本土化的深刻转型,智力资源的国内外流向,逐步从单向转入了双向。

        中国本土企业的研发机构,是“中国创造”的主体,他们正在快速发展,成为令全世界尊敬的科技力量。

        我们同样高兴地看到,中国本土企业的研发机构,正在勇敢地走出去,吸纳全球的智力资源,服务全球市场。为中国,也为世界的创新,作出越来越重要的贡献。

        在中国所有企业研发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创新型国家正在大步前进,“中国创造”正日益使全世界瞩目。

        当一些人还在喋喋不休地纠缠,说什么中国产品是“仿冒”、“山寨”时,他们却一叶障目,没有发现早已斗转星移。经历了改革开放、中外交流、中外融合的中国企业研发机构,在努力学习借鉴和奋发图强攻坚之后,创新能力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有一项数据,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创造”的最新进展。据总部在日内瓦的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组织(WIPO)的数据,2012年中国首次成为全球申请专利数最多的国家,同时,中国华为公司也摘取了“全球申请专利数第一”的桂冠。

        而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最新数据,2013年中国的专利申请数仍继续大幅增长。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82.5万件,同比增长26.3%。从专利申请受理量看,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几年前就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专利局。此前100年间,只有德国、日本和美国曾先后占据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国家创新能力的位置。

        另一项数据也颇能说明“中国创造”的国际影响。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SB)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003-2012年,在高科技产品制造业的全球份额中,中国已从8%上升至24%,若继续每年18%的增长态势,中国将很快超越目前份额为27%的美国。《华尔街日报》对NSB报告内容的报道,醒目的标题就是:《中国创新机器崛起》。

        事实和数据都表明,中国企业的研发机构在长足进步,其创新能力在快速提升。“中国创造”正处在一个历史的拐点上。我们应该充满信心并为之鼓与呼。

        企业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对于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普遍到国民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物的品质提升,极端到国家间军事对抗的坚船利炮锻造,都仰仗企业的上述两种能力。

        在今年这个中国人难以忘记的特殊年份里,我们对此理应感受更深。当甲午年经过120年轮回,又来到我们面前时,在沉痛的回忆之余,我们更应该深思。只有建设智慧、富足、强大的国家,民族的悲剧才永远不会重演。

        甲午战争后六年,1990年梁启超先生愤于日本指中国是老大帝国的蔑称,针锋相对地疾笔写下了《少年中国说》,警醒和激励了数代中国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文中的少年,可以看做是对中国新人和新生力量的总称。

        今天,完全可以套用梁任公的名句来激励中国企业的研发机构,那就是——企业智则国智,企业富则国富;企业强则国强。

        中国企业的研发机构,正承载着无比重大的历史责任。(《环球科学》杂志社社长 陈宗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