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01日 星期六

    和科隆爱乐一起爬山

    ——国家大剧院开启理查·施特劳斯年

    郭超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01日   04 版)
    上半场演出完毕,乐团和萨宾·梅耶向观众致意。 本报记者 郭超摄

        “每次站到台上,都像重新开始爬一座高山。”单簧管演奏家萨宾·梅耶说。

     

        2月23日晚,北京国家大剧院。

     

        萨宾·梅耶携手指挥家马库斯·史坦兹执棒的德国科隆爱乐乐团,一起为观众奉上一场精彩绝伦的音乐盛会,这是他们此次亚洲之行的谢幕演出,同时也开启了国家大剧院“纪念理查·施特劳斯诞辰150周年”的大幕。

     

        可容纳2000人的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几乎座无虚席。在长达2个小时的时间里,观众和剧团一起“翻越”了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和理查·施特劳斯的《阿尔卑斯山交响曲》两座古典音乐“名山”。在观众热情持久的掌声中,史坦兹数度返场加演。一曲《茉莉花》让年长的观众会心一笑,因为这不仅是中国名曲,还是2007年史坦兹携科隆爱乐首次来华时演出的曲目。而著名音乐片段《女武神之骑》气势恢宏,差可弥补北京观众无缘观看瓦格纳歌剧《女武神》的遗憾。

     

    萨宾·梅耶:奏大乐若烹小鲜

     

        “莫扎特的这首作品是单簧管协奏曲中最美的。”萨宾·梅耶说。

     

        《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是莫扎特生前最后一部完整的协奏曲作品,其中的第二乐章柔板开始的部分被称为世间罕有的优美旋律。作为世界最著名的单簧管独奏家之一,享有“单簧管女王”美誉的萨宾·梅耶堪称当世诠释这首作品的最佳人选。早在1982年,她就受到指挥家卡拉扬的青睐,成为首位进入柏林爱乐的女性乐师,打破了乐团“没有女性”的不成文规矩,但由于团员的反对,她没有获得乐团的永久席位。卡拉扬为此几乎与乐团反目。这段音乐史上的插曲使得初出茅庐的萨宾·梅耶占据了当时世界各大报纸的头条。

     

        但她的离去并不黯然,反而成就了一段辉煌的独奏生涯。她和同为单簧管演奏家的哥哥、丈夫组成了“克拉罗内三重奏”,演奏很多当代作品和莫扎特一些鲜为人知的曲目。她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把单簧管的位置从乐团的角落移到舞台中央,让人们重新发现了这个具有彩虹般宽广音域的木管乐器的迷人魅力。

     

        萨宾·梅耶很喜欢中国菜,她说:“演奏就像做菜,只有先记住菜谱,然后再忘记它,才能做出美食。只有超出乐谱的限制,结合当时当地才能奏出美乐。”梅耶对音乐的理解很有哲学意味。她认为演奏和做菜的最高境界并无二致。但是她也承认,虽然她有一本厚厚的中国菜谱,但做中国菜的功夫远不像演奏单簧管那样炉火纯青。

     

        “我每次站到台上,都像第一次站到台上。”尽管莫扎特的这首曲子梅耶已经演奏过无数次,但是她丝毫没有松懈。“从乐曲本身的结构来说,莫扎特的这首作品和韦伯的单簧管作品不一样,乐队在里面不完全是伴奏的角色,乐队和独奏是相互对话的关系。我就像一个接球手,每个人都向我扔球,我需要把所有的球都很好地接住。”梅耶这样比喻她和乐队之间的互动。

     

        当晚上半场的演出中,她和乐团之间近乎竞奏的表演让观众如痴如醉。

     

    马库斯·史坦兹:点燃观众心中的火焰

     

        “用我们的激情点燃观众心中的火焰,这是我们最享受的部分。我想我们做到了。”科隆爱乐首席指挥马库斯·史坦兹这样总结这次亚洲巡演。

     

        作为德国最具声望的乐团之一,科隆爱乐深厚的音乐传统可以追溯到15世纪时成立的教会演奏组织。乐团的正式名字是古泽尼希交响乐团。1857年起,乐团便在古泽尼希宴会厅举办社区音乐会,而这座哥特式节日宴会大厅也就成了乐团的名字,一直延续到今天。

     

        科隆爱乐以其高水平的艺术水准吸引着各个时期的著名独奏家、指挥家和作曲家,包括埃克托·柏辽兹、理查德·瓦格纳和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等。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双协奏曲》、理查·施特劳斯的《蒂尔的恶作剧》《堂吉诃德》和古斯塔夫·马勒的《第五交响曲》的首演也都委托给了科隆爱乐。

     

        2007年,科隆爱乐曾在指挥史坦兹的带领下在北京、上海、苏州和广州四城展开了中国巡演,备受赞誉;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他们受邀与科隆歌剧院一起,用四个夜晚的时间,完整呈现了理查德·瓦格纳的重磅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让乐迷大呼过瘾,成为一时盛事。“这是我们第三次来中国演出了,我们对这里并不陌生。”史坦兹说。比起上次赴沪演出时率领的100人乐团大军,史坦兹这次带来了加强版的130人阵容。“这是我在乐团的最后一年了,我们的配合也达到了最默契的时候,我们享受这次巡演的每一场演出。”史坦兹说。

     

        在当晚下半场演出中,乐团的演奏将音乐会推向高潮。为了纪念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150周年诞辰,乐团在马库斯·史坦兹的指挥下,呈现了理查·施特劳斯的激荡人心的《阿尔卑斯山交响曲》。这部被称为“电影音乐”的作品,将登山的各种场面像电影一样进行写实描述。从登山到下山,从拂晓到天黑,阿尔卑斯山旖旎的风光、险峻的山石、突来的雷雨尽在其中。马库斯·史坦兹变身“电影导演”,在音乐造就的“光影世界”中,阿尔卑斯山的风光逐渐清晰起来,与乐团一起“登山”的观众仿佛置身“山阴道上”,对阿尔卑斯山变幻的景物目不暇接。

     

        “古典音乐不会过时,它带给人们内心的一些东西是其他休闲方式不能替代的。”史坦兹说,“古典音乐走过了200多年的历史,留下了无数的艺术宝藏,它们跨越了种族与时间,直抵人们的心灵。”

     

        已经三次来华演出的史坦兹,对中国观众的变化印象深刻。他说:“中国观众对于音乐的欣赏力明显提高了。我能够感受到观众聚精会神的气息,这让我们在演奏时能够更加注重表现音乐的深度和色彩。同时,这里的观众不同于欧洲听惯了古典音乐的观众,他们更有热情,他们对于古典音乐难以抑制的热爱更能激发我们表演的欲望。”

     

        “观众很年轻。”萨宾·梅耶说,“在欧洲,歌剧都是银发族去观看,但在中国主要是年轻人去看,这让我很受触动。年轻一代有好奇心,对音乐持开放的心态。这说明中国充满了活力和朝气。”

     

        (本报北京2月28日电 本报记者 郭 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