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28日 星期五

    近日,广州市民政部门公布数据显示,广州首个“婴儿安全岛”自1月28日启用15天后就接收了79名弃婴。据报道,在这些弃婴中有超过33名孩子患有兔唇、脑瘫等疾病——

    “弃婴岛”:为新生儿出生缺陷亮出“警示牌”

    金振娅 《 光明日报 》( 2014年02月28日   12 版)
    图为广州“婴儿安全岛”内部设立的婴儿床(2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梁旭摄

        目前,国内多个省份“试水”建立“弃婴岛”,以及时发现和救助弃婴这一社会上最弱势的群体。根据相关机构统计,全国各地设立的“弃婴岛”接收的弃婴,九成以上都是病残儿童。

     

        随着我国“单独二孩”政策在各省市逐步落地,全国将掀起一阵生育小高峰。就如何降低新生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

     

    忧心:出生缺陷已成为儿童致病、致残、死亡的重要原因

     

        据介绍,出生缺陷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聋和智力障碍等,种类繁多且复杂,有上万种之多。2012年原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显示,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中国每年1600万名新生儿中大约有90万名带有出生缺陷,且部分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态势。在我国,出生缺陷目前已成为儿童致病、致残,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出生缺陷在全国婴儿死因中的构成比顺位由2000年的第4位上升至2011年的第2位,达到19.1%。

     

        在2013年9月12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出生缺陷防控论坛上,国家卫计委妇幼健康服务司司长张世琨感慨,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能力亟待加强,患儿医疗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防治出生缺陷任重道远!

     

        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主任、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主任朱军介绍,每年临床明显可见的出生缺陷约25万例。中国出生缺陷发生率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接近。根据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数据,中国围产期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109.79/万上升到2011年的153.23/万。

     

    挑战:缺乏有效的出生缺陷筛查、诊断和防治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产前诊断和筛查水平不断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面不断扩大,监测水平不断提高,出生缺陷的医疗救治和医疗保障能力不断加强,部分对干预措施敏感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下降。张世琨举例说,2011年全国神经管缺陷发生率较2000年下降了62.3%,其中农村下降幅度达到72.7%。

     

        但是,张世琨也表示,我国出生缺陷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缺乏有效的出生缺陷筛查、诊断和防治技术;部分地区出生缺陷综合预防能力严重不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由于出生缺陷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两者相互作用所致,朱军表示,一些相关诊断很复杂,有些需要特殊检测手段。我国需要大力强化出生缺陷有效预防相关科学研究,强化探索孕前、孕中、出生后全程预防服务的新模式,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预防:婚前、孕期保健是关键

     

        对于出生缺陷预防,我国采用的是三级干预措施。据朱军介绍,一级预防即做好婚前、孕期保健,包括参加婚前医学检查、优生优育指导、孕前检查、增补叶酸等;二级预防即早诊断、早防治,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儿的出生;三级预防即新生儿早期筛查、及时干预、减少痛苦,包括系统新生儿体检、新生儿遗传病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诊断等。

     

        “其中一级和二级预防措施是预防的关键。”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杰说,其在临床中就曾发现过这样的案例——虽然夫妻双方听力都正常,却生下了聋儿。“其实这和夫妻俩都是隐性耳聋基因携带者有很大关系。如果二人通过孕前检查,发现耳聋基因,就可以早期干预,避免生下聋儿。”

     

        同时,朱军表示,影响出生缺陷的环境和社会因素增多,育龄妇女环境有害物质暴露增加;高龄产妇比例逐年上升;艾滋病和梅毒等感染性疾病依然严重威胁着妊娠安全。

     

        (本报北京2月27日电 本报记者  金振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