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28日 星期五

    新书评介

    “四下基层”与群众路线

    姜信治 《 光明日报 》( 2014年02月28日   07 版)

        “四下基层”是指领导干部“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1988年在福建宁德地委工作时大力倡导并形成的工作制度。当时,面对闽东地区落后面貌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期盼,习近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实地调研,敏锐地把握到闽东要加快发展、摆脱贫困,必须发扬“滴水穿石”精神,矢志不渝地苦干实干才行。他以身作则带领党政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实际成效熔铸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习近平的亲自推动下,当时宁德“四下基层”形成风气,干部作风大为转变,党群干群关系密切,闽东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习近平亲民为民爱民的风范,为各级领导干部做出了表率,成为我们做好工作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财富。实践证明,“四下基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是化解矛盾、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有效办法,是来之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创新举措。这一做法所蕴含的本质和体现出的精神,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更显示出其重要意义和巨大生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党群干群关系总体上是好的,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为民务实、清正廉洁、敢于改革、开拓进取。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少数领导干部存在工作不实、作风浮夸、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如果党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群众的支持,从根本上失去先进性,最终会失去执政资格。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站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的条件下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现实意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把“四下基层”制度传承好、坚持好、发扬好,使之成为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保证,畅通民意诉求的便捷通道,服务基层群众的有力抓手,干部成长的重要平台。

        “四下基层”的实质是解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人都是有感情的,心与心沟通,情与情交流,最能感化人,也最能凝聚人。不管是制定政策,还是解决问题,真情实感,感同身受是最重要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指出,市县领导机关、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有着直接的密切关系,其不良作风将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四下基层”作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把“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养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文化,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发展上为了群众。“四下基层”活动开展得好不好,成效怎么样,也要让群众来评议。要把发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群众评议机制和顺畅的群众反馈机制,使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当然,“四下基层”能否实现常态化、出成效,关键看主要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的带头示范作用。

        《四下基层与群众路线》这本书,立足我省实际,依照中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要求,结合宁德等设区市多年积累的经验,论述了“四下基层”的来龙去脉和时代价值,阐释了“四下基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集学理性、现实性与可读性于一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的必要精神食粮,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党性教育的好教材。我们希望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四下基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为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