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26日电(记者韩寒)本报自2月17日起与中央电视台共同开展“家风家教大家谈”联合征文,投稿踊跃。截至26日,已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投稿电子邮件近2000封,还有数百名作者以信件或微博的方式投稿。
投稿者中年龄最长的94岁,年龄最幼者是小学学生。郑州中牟县东关村94岁老人王庭琳来信,详述自己的家规:春节除夕祭拜先祖,长辈亲邻进门时要迎送,入得学堂尊敬师长,早睡早起以勤为乐,逢善不欺逢恶不惧等等。投稿者中年龄最小的,是河南省西平县第二实验小学四(2)班学生于瀚淙。他写道:“爷爷说我们的家风是——勤、俭、孝、和。这是我家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宝贝,我要把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知识界尤为关注“家风”“家教”话题。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在来稿中说:“当前社会背景之下,提出我们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力求就此形成民族共识尤为重要。优秀的家训、家教、家风,不仅可涵化我们的共同价值,又能够接榫我们的悠久传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雷仲、罗霄兰夫妇寄来《家训声律联廿八幅》,提倡“敬天地,敬圣贤,尊师重道;爱祖国,爱庶黎,孝老崇德”等观念。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读博士李活力来稿,探讨家风家教对国家法治的促进作用。
“家风”征文还受到少数民族同胞的关注。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周城大充路白族同胞赵明光发来《写在白族照壁上的“家风”文化》一文,谈到镌刻在白族村庄照壁上的白族“家风”文化,如“清白传家”“琴鹤家声”“百忍家声”“青莲遗风”“邺架流香”等。他说:“这些古训简约大方,意义隽永,不仅反映出白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示了大理白族在汉文化的长期熏陶下,重视修养,追求在家可低调做人、立世则能为国做事的人生追求。”
广大网友盛赞关于家风文章的征集活动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在光明微博有关征文的专题下,已经有200多名网友留言。他们对光明日报与央视开展“家风家教大家谈”表示赞赏,同时提出了希望:但愿家风的改观,也能够带动党风、政风以至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