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26日 星期三

    观察·中国新闻奖名专栏

    农家书屋,为何留不住人?

    ——关于农家书屋现状的调查

    唐湘岳 徐雪亮 刘军 彭纯 彭俊杰 唐玉莲 王义芳 王晓东 《 光明日报 》( 2014年02月26日   05 版)
    上丰村空荡荡的农家书屋
    CFP

        阅读,能提升一个人的内涵,改善一座城的气质。近些年,从城市到农村,重视读书的风气蔚然兴盛。

     

        2014年春节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春节期间发挥农家书屋作用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通知》下发至各地农家书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延长农家书屋开放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等要求,以满足春节期间返乡农民工和放假学生的旺盛文化需求。

     

        然而,在记者和大学生志愿者走访调查的山西襄垣县善福乡上丰村等14个村庄里,并没有出现农民旺盛的文化需求,其中3个村未建立农家书屋,其余11个村的农家书屋不是大门紧闭,就是无人问津。农家书屋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农村读书之风为何淡薄了?

     

    书屋建成 不见读者

     

        重温农家书屋的建设历程,一项项措施、一个个目标,日益丰富着群众的文化生活。

     

        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一场破解广大农村缺书少报、广大农民读书难看报难问题的惠民文化建设运动扬帆起航。

     

        2009年,新闻出版部门加大动作,各级财政加大投入,一个个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或在村委会,或在村文化活动场所,或在学校,或在农户家……

     

        2012年8月,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完成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任务。5年多的艰苦努力,120多亿元财政资金,60多亿元社会资金,建成60多万个农家书屋,呈现出“农家书屋村村有”的喜人景象,书屋覆盖全国行政村的目标提前3年实现。

     

        2013年,为了解决传统书屋资源拓展有限的难题,农家书屋进一步探索,开始向数字化转型。一年间就建成各类数字农家书屋1.75万个,其中卫星数字农家书屋超过1.5万个。

     

        至今,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获得大丰收。

     

        不过,现实中,这些建成的农家书屋运行得如何?春节期间,记者和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山西襄垣县善福乡上丰村、河北定州市大鹿庄乡北祝村、山东安丘市凌河镇凌河村、河南安阳市龙安区马投涧镇张家庄村、安徽怀宁县江镇镇于山村、湖南汨罗市弼时镇坪塘村、四川沐川县大楠镇麻秧村、广西平果县马头镇那厘社区板可屯、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西滩乡簸箕湾村等14个村子的农家书屋,一探究竟。

     

        山西襄垣县善福乡上丰村农家书屋的建设很标准。五个书柜里1500余册图书分六类整齐地摆放着,图书是2012年刚刚更新过的,没有污痕和破损。书柜前有四张书桌,墙上整齐地挂着“农家书屋管理员职责”“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借阅制度”。翻看“借阅登记本”和“读者意见本”发现,2012年至今还没有借书记录和意见内容。

     

        上丰村农家书屋并没有规定具体的开放时间,村民读书借书需要提前联系好管理员,约定好时间到书屋借阅。大学生志愿者进入书屋也是委托几个村民打听,找到现任书屋管理员才有机会进去的。书屋管理员是现任村干部徐志平,她说:“村里的干部也都想确定一个开放时间,但村里根本没有人来看书。要是有人想进书屋,就给我打电话,我来开门。”她还补充说,“你是书屋重新整改后的第一个读者。”

     

        与上丰村一样,湖南龙山县里耶镇苗儿村农家书屋也是大门紧闭。大学生志愿者从1月20日开始打听情况,直到1月27日,才找到村支书兼书屋管理员秦良云帮忙进入书屋。秦良云说:“书屋一般是周末开放,在其他时间借书,就打电话找我拿钥匙开门。”然而,秦良云说的与村里文件上规定的“开放时间是周一、周三、周五、周六”不一致。

     

        湖南宁乡县煤炭坝镇措树村的农家书屋建在村委办公室二楼,也是大门紧闭。记者联系书屋管理员后才得以进入。入口处的一张阅览桌,上面落了一层灰。2100余册图书整齐地摆放在六个书架上,因为人手少,就由村上会计杨建辉负责管理。他说:“有村民想借书或者看书,就给我打电话,我来开门。”

     

        襄垣县古韩镇南天漳村的农家书屋建在村委会文化活动室。但据该书屋的管理员介绍,尽管这儿每天人来人往,可专门来这里借阅图书的人几乎没有。

     

        村民借书、看书条件因每个村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但花大精力建成的书屋已能基本满足目前村民的需要,只是怎样享用和管理这些丰收果实确实还是个难题。

     

    漂亮书屋 管理混乱

     

        据调查,农家书屋一般涵盖了农业科技、自然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等多种类别的图书,也有部分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书籍,书屋藏书总数超过1500册,并且会不断填补新书,但借阅情况却很冷清。

     

        湖南江永县上江圩镇夏湾村农家书屋标牌更是成了一个空牌。书屋从2011年建立至今,图书依旧打包存放在26个箱子里无人管理。再加上部分村民借阅图书后占为己有,夏湾书屋已经取消了图书借阅,不再开放。

     

        管理员唐武志说,书屋建立之初,村民们借阅图书的积极性很高,涉及各类书籍,其中农业种植方面的书很是紧俏,但时间一长,反而借书的人越来越少,还出现了有借无还的现象。后来,也没有过多的人力物力去管理,所以书屋慢慢就荒废了。

     

        面对读者的减少,很多书屋试图去改变这种情况。2012年4月,上丰村农家书屋的重新修整就是为了吸引读者。但结果不尽如人意,书屋并没有出现大批村民前来借书看书。书屋修整后的新任管理员徐志平也算是尽心尽责,即使没有读者也依旧每周到书屋打扫整理。春节前,徐志平还专门给书屋来了个彻底大扫除。

     

        其实,按照规定,书屋管理员的工作范畴应该是图书借阅和管理。但记者走访中见到的农家书屋管理员,他们所做的还谈不上是真正的管理,只能算是书屋的门卫和清洁员。

     

        徐志平说,很想看到自己村里的书屋能像参观过的农家书屋一样人气兴旺,这样自己才算是真正的书屋管理员。

     

        措树村的管理员杨建辉也说:“最开始村民的积极性很高,后来借书的人越来越少,为此我们也做过努力。但书是上头配送的,去县文化局反映过情况也没能解决问题,村里经费有限,就导致书一直很少更新。邻近几个村都是这种情况。”

     

        湖南汨罗市弼时镇坪塘村农家书屋建在了村支书家,村支书成了管理员。他说:“偶尔有人来借书,但很少。”所以这个春节,他纠结了一番,最后还是将书屋门锁好,和妻子一起到城里跟儿子过年。

     

    不成习惯 依旧寒冬

     

        马年春节前夕,外出打工和读书的村民基本返乡,村里的年味儿愈渐浓烈,休闲的人也越来越多。然而,我们走访调查的14个村并没有散发出浓厚的读书氛围。

     

        王刚是四川沐川县大楠镇麻秧村的大学生,被问及村里的农家书屋时,他一头雾水:“村里有图书馆这类东西?从小到大都没听说过。”

     

        上丰村两千多个村民,从老到少,知道农家书屋存在的人寥寥,只有几任村干部和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知道。

     

        上丰村书屋建立之初的管理员李国文介绍说,他管理书屋两年多,借书的村民很少,到书屋里坐下来看书的读者更是屈指可数。为了利用好书屋,村委会曾把报刊和一些纸质文件作为党支部和村干部的学习资料,定期组织干部在书屋里集中学习。这样的情况持续到2010年新旧村委会干部换届。之后的上丰村农家书屋除了上级检查时会有人进入,其余时间都是一千多本书“守空房”。

     

        在措树村也是如此。“主要是集中在村委会附近的中年人、学生会到书屋来借小说类的书籍。最开始有很多留守儿童过来借少儿类的书,一本接一本,为孩子们提供了乐趣。但书很少更新,他们渐渐就很少来了。”管理员杨建辉说。

     

        在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西滩乡簸箕湾村,建起的书屋也曾出现过读者不断的火热场面。“可能是热乎劲儿过了,现在去的人越来越少了。”村民牛永德说,村里文化条件不好,村民的文化都比较落后,书屋建立之初很多人都挤着去看去借,现在却难以再现火热氛围。

     

        为何借书、看书的人少了?

     

        “村里的人平常都很忙。”湘西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苗儿村农家书屋管理员秦良云解释说,“村民白天都要做事,晚上打打麻将,聊聊家常。而且村里很多人是半文盲,读书看报对他们的吸引力不大。”书屋“借阅登记本”的记录佐证了他的话,记录内容只有寥寥几页。

     

        李国文也说:“现在村里的大多数年轻人不是外出工作就是上学,四十岁以上才是村里的主要居民,他们多是小学初中文化水平,还不太习惯读书。村里要多宣传、多讲好处,让大家慢慢去尝试再养成习惯。”

     

        尽管很多报道提到农家书屋给农村带去了新气象,但不得不承认,目前一些农民还没养成很好的读书习惯,离真正的“读书热”还有一段距离。

     

    破冰之路 还有多远

     

        “我连字都不认识,就算建立农家书屋我们也不会去看,还不如给我们些补贴来得实在。”山东安丘市凌河村的一位村民这样说。

     

        “村里能有图书馆对老百姓来说是好事,多看点书也能成文化人,要是农家书屋建在学校外、挨公路近点儿,或者人气旺的地方,估计会受欢迎些。”农民杨富喜说。

     

        “村里多宣传一下,贴个公告、广播里喊几次,大家知道了肯定就会到里边看一看。现在村里的文娱活动很多,如果能去看书是相当不错的。”上丰村村民李维庆如是说。

     

        当然,不是所有的书都能拥有读者。“因为有很多书都不好看,都是讲农业生产的,乡亲们很难养成阅读习惯。”夏湾村村民唐立通说。

     

        “书屋里,我感兴趣的小说大多都看过了。书屋隔得远,又很少更新书。就不怎么去了。”措树村村民刘建华说。

     

        虽然村民阅读者目前甚少,但大多数村民对农家书屋的建设持肯定态度。据调查,河北定州市大鹿庄乡北祝村70%的村民认为,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现在,接受知识很方便,而农业知识方面如果有专业的书籍知识帮助会更好。20%村民持无所谓态度,觉得书屋建立没多大必要,自己需要的资料网上全都可以解决,没必要非得去书屋查资料。10%的村民则保持中立态度。

     

        凌河村目前还没有农家书屋,只有县中心偏北的一些村子建有农家书屋。凌河村90%的村民更是表示,对这一项政策根本不了解。调查发现,村里的老年人和大学生对农家书屋很感兴趣,认为很有必要建立农家书屋;而一些中年人和文化水平不高的年轻人,对农家书屋的关注度很低。

     

        杨丹是大学生,虽然她还不知道村里有农家书屋,但经常看书读报的她说:“记得有媒体报道过广西门头村村民借阅农家书屋的农科书籍,学习了很多种植莴苣的知识。通过泡书屋,他一年多赚几万块。”她认为,要让村民把读书当回事,首先是让村民知道读书对自己生活生产有帮助,让村民明白“读书可以致富”。

     

        苗儿村管理员秦良云也介绍说:“村民彭民松就是在农家书屋学习掌握了黄牛养殖技术而发家致富的,他近年投资建起了大型黄牛养殖场,年创收10多万元。这样的例子多宣传一下,效果应该不错。”

     

        至于书屋的管理,上丰村现任管理员徐志平也不想让本村的农家书屋变成“铁将军”。

     

        她说,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她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改善。首先要确保书屋的门常开。“大家叫我来开门,虽然我很积极,但是不可避免有时间冲突,有时我要开会学习、处理村里的其他事,如果有专门的管理员把书屋当成家里的自留地一样经营就更好了。”她建议,书屋管理员可以聘请村里的退休干部、教师来当,用心地管理,保证书屋的开放时间。

     

        其次,要通过书屋里的书来吸引村民。徐志平认为,书屋的人是多是少,要靠“天时地利人和”。国家提供了不少资金和基本图书保障,但是书屋是否方便村民去、有没有适合的图书是关键。她还提到:“配书不是‘扯草垫篮子’凑数,村民找不到自个儿想看的书,谁还到书屋来?”在她看来,书屋要想留住人,就得根据实际选大伙儿看得懂、用得上的书;同时书籍也要跟上时代,不能用80年代的种地技术书来指导今天的种植,经常添书换书,大伙儿的需要对了路,“让我读”就会变成“我要读”,书屋就不愁没有读者。

     

        有专家指出,现在几亿农民确实还没有完全达到“我想读书、我要读书”的程度,这是书屋要攻克的一大坚冰。让农民读书越过寒冬,必须加大前期工作的改进力度,引导农民而不单单是给书屋添砖加瓦。只有真正让农民读书热起来,漂亮的农家书屋才不会成为藏书屋。(本报记者 唐湘岳 大学生志愿者 徐雪亮 刘 军 彭 纯 彭俊杰 唐玉莲 王义芳 王晓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