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重庆2月24日电(记者张国圣、王建明)重庆市巫溪县尖山镇是一个偏远的山区乡镇,这些年人情往来的花销却节节攀升,一些难以承受的村民甚至不得不举家外出躲“人情债”。巫溪县以“总管讲堂”为抓手,在尖山镇试点狠刹大操大办之风,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全镇户均人情支出较往年至少减少了5000元。
巫溪有一个风俗,家里遇到什么红白喜事,主人一般都会委托一个人全权操办,受托人在当地被称为“总管”。尖山镇的人情花销有多大?资深“总管”龚方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办一场“规模一般”的红白喜事,基本支出2.5万元左右;如果要请车队、乐队和歌舞表演,还要增加上万元。2012年8月,尖山村2社村民颜家国为小外孙办满月酒,40桌酒席差不多花了4万元。酒宴结束后,光剩菜就装了满满3大冰柜,一家人顿顿吃剩菜,吃了一个月还没有吃完。“档次比别人低了太丢人,这样大操大办又太烧钱。都是赶鸭子上架,没有办法。”颜家国说。
巫溪民风淳朴,当地人很讲“面子”,遇到红白喜事,都不愿比别人办得差。酒席不断“提档升级”,“随礼”自然得水涨船高。但愈演愈烈的攀比风却让许多人难以承受。尖山镇一位郑姓村民,在外务工攒了一点钱准备回家创业。回来才几个月,“随礼”钱就花掉了好几千元,吓得再也不敢留在村里了。
巫溪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熊莉告诉记者,县里一直在设法遏制大操大办之风,倡导节约新风,一些办法对党员干部很有效,在农村却效果不大。有村民说:“农民自己挣钱自己花,谁也管不着!”怎么办?县里瞄上了活跃在乡村的“总管”。“‘总管’引导着农村的消费风气,由‘总管’拍板节俭办席,既尊重了乡风民俗,又能让人少花钱。”熊莉说。2013年3月,巫溪第一期“总管讲堂”在尖山镇举办。讲堂就讲一个内容:“怎样又省钱又有面子。”
接受培训后第一次当“总管”,龚方清用了四个省钱招数:倡导邻里互助,取消帮工红包;菜品减少五分之一,由荤菜为主改为荤素各半;改酒水打开后上席为根据客人需要供应;改燃放烟花爆竹为摆放气球。酒席结束后算账,比以往节省了8200元。主人孟凡超很高兴,认为“一点也没丢面子”。
明明白白的“节约账”一出来,受过培训的“总管”们更加抢手了。巫溪县又将“总管讲堂”搬到村民家里,利用开席前的时间做好政策宣讲。2013年,全镇共开展“总管讲堂”100余场,政策宣讲受众超过10万人次;“总管”们为主人家精打细算,户均至少节约5000元,全镇至少节约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