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24日 星期一

    服务群众 转变作风

    幸福就在竹林藏

    刘先琴 常钦 《 光明日报 》( 2014年02月24日   07 版)

        “两端青山绿茫茫,中间白墙红瓦房,庭院个个赛花园,幸福就在竹林藏。”在河南省巩义市竹林村,群众自编的歌词,唱出了他们的幸福生活。

        30年前,竹林村还是个远近闻名的穷山村,老百姓过着“种地靠天收,吃粮靠返销,吃水贵如油,花钱靠贷款”的艰难日子。如今,竹林由村建镇,全村人过上了“田园都市”的幸福生活。深藏竹林的,是村党委多年坚持的“三评”:党委每年组织两次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部、支部评党委。

        据不完全统计,30年来,竹林镇党委通过“三评”,先后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12000多条,制定整改措施36000多条,为群众承诺的800多件实事全部办结到位。一批群众不满意的干部受到处理,先后有8名中层干部因不公、不廉和能力差而被群众评议免职。对于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竹林镇党委和各支部坚持能办的立即就办;暂时条件不成熟的,讲清楚原因缓办;提得不对的,讲明政策、说明情况,作出耐心解释。

        “本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是半心半意想问题、办事情;是从国家、集体、社员利益出发,还是只从个人利益出发;是带领群众劳动致富,还是只管自己发家……”这份竹林镇资料馆保存的1983年6月25日的《竹林大队党支部关于进行党员干部半年评论的工作意见》,竹林镇党委书记赵明恩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那时,刚刚开始发展的竹林,班子瘫、人心散、社会乱。当年6月25日,时任竹林村党支部书记赵明恩发动群众对党员干部进行评议,会议连续开了七天七夜。群众对只顾自己致富的干部提出尖锐批评,对支部每个成员进行评议,赵明恩汇总群众提出的72条意见和建议,形成三项决议:当干部就决不能只顾个人;党员干部要集中精力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党支部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思想道德建设。这也是竹林“三评”的开端。

        从那时起,“三评”就成为竹林每年雷打不动的大事,经过发展完善,形成规章制度坚守至今。每年在6月和12月,通过学习动员、自查自评、述职评议、整改提高,党员向群众代表述职,让群众评议;党委和支部成员向全体党员干部述职,让大家评议;填写对党员、支部、党委的民主测评表,同时提出批评建议;群众评议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鼓励对党员干部提意见指名道姓,毫无保留;党员干部对照检查再向群众反馈,作出落实整改计划;支部和党委归纳党员群众提出的建议,列入工作目标并向群众公示。

        “三评”不仅是密切党员和群众关系的有效方式,也是推进竹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法宝。凭着“三评”的精神支撑,竹林的发展后劲十足,依靠科技带动企业快速发展,全镇现有工商企业82家,涌现产值超亿元的骨干企业10余家。

        竹林镇党委、政府先后修筑了36公里的镇区道路,基本实现了户户通硬化路;投资上亿元引来黄河水,彻底解决竹林千百年的吃水难问题;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定期发放生活补助,大力推行从幼儿园到初中免费教育,出资承担90%的新型合作医疗费用,免费对群众进行健康体检,实现群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梦想。

        “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我是一个党员,又是个支部书记,为人民办事是我的本职。”赵明恩总是这样说。30多年来,他带领广大群众历尽艰辛,将一个偏僻的穷山村变成闻名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他也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农村十大新闻人物、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本报记者 刘先琴 本报通讯员 常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