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文化部前部长雅克·朗格为了纪念卢浮宫改造30周年而出版的新书《新卢浮宫之战》,是一本了解法国上世纪80年代后文化政策不可多得的书。今天的任何一个参观者都会下意识地感觉到,卢浮宫已经不再仅仅是一座建筑。一家博物馆的历史,往往就是一部艺术史。而当一座建筑凝聚了一个国家的历史时,它本身便拥有了生命,它究竟是生命常新,还是奄奄一息,直接体现了这个国家的文化力量。
一个不被现代文明国家拥有和管理的文化遗址,一旦经历天灾人祸,就完全可以成为哀鸿遍野的荒蛮之地,无论它的出身有多么高贵。卢浮宫的命运也相似。在法国国王选择凡尔赛、从而遗弃市内的王宫的时代,卢浮宫的状况变得糟糕透顶。使得卢浮宫免于被过度遗忘从而成为废墟的命运的,也许是它在巴黎市的中心位置。事实上,国家一次次将它遗忘。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它都是一个“睡美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整个西方都进入了博物馆蓬勃发展的时代。这是卢浮宫得以改造的大环境和前提。德国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改造、新建了许多博物馆。科隆、斯图加特、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等地都出现了全新的重要的美术馆和博物馆。英国、西班牙等国也一样。而在美国,更是出现了大量博物馆,无论是建筑本身,还是藏品,还是公共接待的观念,都让人耳目一新,成为一个现代都市的重要标志,并为其带来全新的社会和文化凝聚力。法国也不例外。
尤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法国文化界、博物馆和美术馆界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也更进一步确定了法国在世界上的文化大国形象。与此同时,人们对博物馆这一职业的观念也产生了根本性变化,不再将博物馆仅仅视为保管文物、艺术品并进行研究保护的场所。博物馆文化成为都市文化、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成为一个真正的公共接待场所,总在试图吸引新的、曾经被忽略的观众人群。博物馆甚至成为一个创造场所,向同时代艺术开放,致力于在藏品与观众之间建立起一种更为丰富、更为多元的关联。新卢浮宫的规划在这一大环境下应运而生。
从《新卢浮宫之战》中,人们可以了解到:随着社会党的上台,卢浮宫终于得到了获得新生的机遇。然而,这一新生的程度最终有多大,它可以在多大限度上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完全与现当代氛围吻合的艺术收藏中心,并引领世界博物馆的风气之先,则取决于太多的外在因素。我们看到,所有的限制都落到了卢浮宫的头上。首先就是舆论的力量。有一个不遗余力对卢浮宫的改造方案进行诋毁和抵制的专家,以及一批官员、专家如何运用民主国家的质疑权,对一个还在襁褓之中的创新方案进行最大的攻击。其次就是政策上的断裂性。西方体制下,左右政党的执政时期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最大的悖论是,有些工程只有在最高元首的过问下才能得以进行,而最高元首的任期是受到很大制约的。新卢浮宫规划历经了各届政府而得以持续进行,得到从预算到人工各个方面的保障,确实显得像是一个奇迹。这就是本书讲述的关键点。作者雅克·朗格时任法国文化部部长,是他与时任总统密特朗一道,发起并推动了这一巨大的工程。他掌握的全部是一手资料,从内部详尽地讲述了卢浮宫得以华丽重生的整个凤凰浴火的过程。尤其可贵的是,他始终将它放在一个大的国家文化政策的大背景下来探讨,从而为本书在个人阅读的愉悦性、知识性之外,增添了难得的文化建设参考价值。
【链接】
《新卢浮宫之战》作者和译者
雅克·朗格 在1981-2002年长达20余年的时间内,多次在社会党执政期担任法国文化部长和教育部长。
在密特朗总统的支持下,朗格发起并完成了多项大型工程,其中包括著名的新卢浮宫计划。他大力推动文化的民众化,创办了音乐节、文化遗产日等深入人心的文化节日,并扶持了大批法国青年艺术家、导演、建筑师和设计师,帮助他们赢得世界声誉。他与马尔罗一道,被视为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重要的文化部长。
董强 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傅雷翻译出版奖”评委主席。迄今著作、译著30余部。2009年获法国政府“教育骑士”荣誉勋章,2013年获得法兰西学院颁发的“法语国家联盟金奖”。他翻译的此书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于本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