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22日 星期六

    文化聚焦

    选好剧目是中国戏曲“走出去”的关键

    作者:梁燕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22日 09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他还特别强调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笔者认为,从历史经验和现实出发,源远流长、体现中国人独特审美表达的中国戏曲,无疑是对外阐释中国特色、传达中华历史传统最具吸引力和说服力的一种重要文化资源。如何提炼中国戏曲里的“正能量”,如何对传统文化的精髓做出“新表述”,如何正确传播“中国声音”,在对外文化传播中都显得极为重要。中国戏曲“走出去”是一项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既要解决不同民族语言、文化差异的问题,还要不断探索对外传播的路径和策略问题。因此,选择哪些剧目“走出去”至为关键。

     

    弘扬中华美德的剧目

     

        产生于古代社会的中国戏曲在发挥高台教化的艺术功能时,十分强调封建道德的示范性,着力塑造贤臣、清官、义士、贞女、孝妇等等形象,因而彰显道德的剧目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甄别,像那些脱胎于“忠”“孝”“节”“义”而逐渐发展为更具普遍意义的传统美德,如报效国家和民族、孝敬父母、关爱手足、忠于爱情和婚姻、珍视友谊、守信于人、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等等行为,必定能为中外观众所接受:比如京剧《苏武牧羊》,演汉朝使臣苏武十九年被困匈奴,茹毛饮血,不辱使命;京剧《赤桑镇》,演宋朝清官包拯不徇私情,铡死贪官侄儿,对嫂嫂心怀愧疚;豫剧《花木兰》,演闺阁女儿花木兰身着男装勇赴沙场,代替年迈多病的父亲;淮剧《赵五娘》,演儿媳赵五娘在丈夫不归、遭遇饥荒时,吃糠咽菜,对公婆不离不弃;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演一对恋人梁山伯和祝英台生死相恋、羽化成蝶;河北梆子《王宝钏》,演贵族小姐王宝钏苦苦守望婚姻十八年,贫贱不移;京剧《赵氏孤儿》,演民间医生程婴一诺千金,忍受着国人的误解,含辛茹苦抚养孤儿;秦腔《关公挑袍》,演三国英雄关羽在困境中矢志不移,对刘备忠心耿耿,拒绝荣华富贵的种种诱惑……这些戏曲故事和人物形象代表了中国人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体现中华智慧的剧目

     

        中国戏曲不仅塑造了许多道德高尚的人物,还塑造了一批才能过人的智者。有勇无谋、智而无义,都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智者;只有正义而充满智慧、奉献而富于谋略,才为人们所认可。比如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神话英雄孙悟空在戏曲舞台上就十分炫目,用现在的话说,他是中国古代的“超人”形象:京剧《孙悟空大闹天宫》演绎了孙悟空威力无比、挑战天庭的勇气;绍剧《三打白骨精》表现了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妖魔伎俩的本领。孙悟空之所以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除了戏曲演员扮演这一形象时展示出非凡的中国功夫,还因为孙悟空身上体现出疾恶如仇的正义感和降妖伏魔的大无畏精神。同样,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古代贤相诸葛亮在戏曲舞台上也是被赋予了强烈的传奇色彩:越调《舌战群儒》中诸葛亮随机应变、滔滔雄辩的机敏,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料敌如神、出奇制胜的战术,京剧《甘露寺》中诸葛亮将计就计、弄假成真的智谋,京剧《借东风》中诸葛亮设坛作法、顺势而为的攻略,都是中国智慧的最佳表述。

     

        戏曲中的智者还有很多,像昆曲《十五贯》中乔装私访、探明真凶、为无辜者申冤的清官况钟,京剧《八大锤》中自断手臂、假借说书揭秘身世、成功策反敌营大将陆文龙的忠臣王佐,都是智者的代表。他们之所以受到观众的推崇,都是因为他们的智慧表现是以保护弱者、严惩邪恶、勇于牺牲、战胜顽敌为前提的。中国式的智慧讲究奉献,充满了正能量。

     

    蕴含中华哲理的剧目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有益的哲理,比如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如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比如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比如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比如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比如说“得宠思辱,居安思危”;比如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比如说“乐不可极,乐极生悲”;比如说“已覆之水,收之实难”;比如说“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 这些思想投射在戏曲剧目中,起到了警示人心的作用。

     

        戏曲中有不少发人深省的剧目,比如昆曲《烂柯山》,演屡试不第的书生朱买臣生计艰难,受到市井气十足的妻子崔氏的轻侮和抛弃,被逼写下休书。崔氏改嫁他人,依旧生活不睦。朱买臣发奋用功,考中进士,做了太守,荣归故里。崔氏后悔不迭,拦在朱买臣的马前,要求破镜重圆。朱买臣以“覆水难收”一句予以回绝,崔氏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此剧辛辣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目光短浅、好逸恶劳、嫌贫爱富者,教育人们要有患难相守的生活信念。再比如京剧《锁麟囊》演富家小姐薛湘灵倾“囊”相助一个穷困受窘的贫家女儿,多年后当她落难为奴时,意外得到昔日受恩者的回报。命运的跌宕,人情的冷暖让她对人生有所参悟:“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参到了酸辛处泪湿衣襟。我只道铁富贵一生注定,又谁知祸福事顷刻分明。”此剧告诉观众:人的一生富贵无常,穷通轮回。富贵时应多多尽善,贫困时仍留有骨气;施舍时切莫吝啬,受恩时一生铭记。此心彼心,世界趋同。这些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朴素人生哲理的艺术作品一定会突破国与国的界限,引发不同民族之间人与人的心灵共鸣。

     

        但是长期以来,囿于我们的思维定式,总觉得外国人看不懂或没有耐心观看文戏和长轴戏,出访的剧目多为武戏、折子戏或一些舞蹈的片段,于是中国戏曲留给外国观众的印象就是中国功夫、杂技、哑剧,还有分贝很高的打击乐……

     

        2012年下半年,国家京剧院赴德国、韩国演出经典名剧《野猪林》《锁麟囊》,反响极好。在德国石荷州音乐节期间,领略过布莱希特话剧和瓦格纳歌剧的德国观众为京剧《野猪林》的精彩演绎如痴如狂,音乐节组委会主席兴奋地称赞:“中国带来了一场最棒的演出!”另一出程派名剧《锁麟囊》在韩国首尔国立剧场的演出也是好评如潮。首尔大学的一位人类学教授看了以后非常激动,他说:“这是一出喜剧,但是我流泪了!”有的观众说:“我看懂了,这是一出好人有好报的戏”。《野猪林》和《锁麟囊》在国外的演出业绩再次说明,选好剧目是中国戏曲“走出去”的关键。

     

        作为一个文化大国,中国人贡献给世界的人类文明成果不在少数,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一度失去了话语权。今天,当我们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中国戏曲就是一张活动的、多彩的文化名片,它传递给世界的是我们美好的梦想、丰富的情感、独特的智慧和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