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21日 星期五

    共话平安

    暴力伤医须严惩

    三清言 《 光明日报 》( 2014年02月21日   11 版)

        1月17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发生了一起医生遇袭案件。上午十点多,在齐齐哈尔市北钢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室,一名男子手持约50厘米长的铁管,连续击打正在坐诊的耳鼻喉科主任孙东涛的头部,孙东涛经抢救无效死亡。初步调查显示,这名男子姓齐,年纪不满19岁,是一名高三学生。他在春节前曾到北钢医院治疗自己的鼻部疾病,对孙东涛的治疗结果不满意,因此产生报复心理。(《中国广播网》1月18日)

        一名未满19岁的高中生,竟然将医生残忍杀死,这是怎样的仇恨才能让他下此毒手?等待他的将是严厉的惩罚。患者对医疗效果不满意,或者发生了纠纷,有各种合理合法的途径去反映诉求、解决问题。而对医生施暴,就逾越了法律底线,必须旗帜鲜明予以严惩。

        当前,医生已经成为典型的高风险职业,2012年全年有多达7位医生死于医患纠纷。另一份数据显示,2012年每家医院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从2008年的平均20.6起增至27.3起。仔细分析一些杀医事件不难发现,患者杀医往往被“自身的不幸”驱使,患者或者家属多是在对医疗效果非常失望的情况下才会行凶。在久病不愈的情况下,他们每天都要忍受病痛折磨,心理状态可能已逼近临界点。这时候任何其他的不顺心,都可能像导火索一样引爆患者和家属的情绪。这样的导火索可能是医生的一句冷言冷语,也可能是某次排队挂号的艰辛,也可能完全与医生医院无关,仅仅是生活中的其他不顺心。

        要减少医患冲突悲剧,一方面要普及“治不好未必是医生的错”的常识。医学是一门科学,人类对许多病症的认识都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医生也并非万能,无效医疗与高误诊在全世界都广泛存在。对“医生并非万能”的科普,有助于纠正“患者的不幸全是医生的错”的偏见。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要缓解患者的“不幸感”。医生良好的态度,可以温暖患者。美国著名的梅奥诊所曾对几百名患者做过访谈,患者一致反映出他们期待的值得信赖的医生行为是:“自信,感情投入,仁慈,因人制宜,直率,尊重患者,全力以赴。”如果每一位医生都能这样要求自己,不但可以减少引爆患者情绪的导火索,而且可以进一步缓解病痛给患者带来的不幸感。反之,则会让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更感觉不幸,某些不当举动可能直接成为伤害事件的导火索。

        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良好的医疗制度体系。在医患冲突的背后,根本问题其实是看病难、看病贵,而医生成了医疗体制顽疾的替罪羊。医院里人满为患,排长队成为一个普遍现象,高昂的医药费压得患者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情况下医患关系能和谐吗?医疗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改变患者弱势的地位,促使医患双方实现平等。对政府来说,就要加大投入,改善医疗条件,增加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质量,让更多患者看病更方便、更便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伤医事件的发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