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20日 星期四

    执政关注

    “放宽眼界”促发展“俯下身子”惠民生

    ——广西组织工作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刘昆 郭忠志 梁达政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20日 11版)
    2月10日,广西全州干部慰问留守老人。 资料照片
    广西南丹万亩油菜花开,春意盎然。 新华社发(符龙强摄)

        乍暖还寒的季节,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沙里瑶族乡沙里村弄利屯却是一片融融暖意。看着从眼前拔地而起的一栋栋新楼房和新学校、新操场、新道路,乡亲们的脸上都绽开了花。得益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新村建设、生产开发、教育扶贫、党建保障“四位一体”的定点帮扶,曾经以“穷”闻名的弄利屯在短短10个月内就摇身一变,成为美丽富足的新农村。

     

        这只是广西组织部门主动融入、服务发展的一个镜头。深度融入富民强桂的探索实践,让广西组织工作找准了新的坐标,实现了自身的升华与发展。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区组织工作大会上表示,近年来全区各级组织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度融合的自觉行动,为全区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三轮齐驱”到“深度融合”

     

        提起组织部,大家都很熟悉其“三轮齐驱”的传统职能: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

     

        近年来,北部湾畔风生水起,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广西建设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历史使命,广西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广西组工人一直在思考,组织工作该如何创新发展,才能在加快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征程上更加奋发有为?

     

        “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哪里,组织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的工作领域覆盖到哪里,组织工作就服务到哪里。”几经思量,广西组织部门毅然选择创新思路,从“幕后”走向“前台”,推动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2012年3月27日,一场“央企广西行”活动在区党委组织部的牵线搭桥下顺利举办。活动中,自治区政府与10家央企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广西有关市县、企业与29家央企签署35个合作项目协议,总投资约1135亿元。

     

        接下来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知名企业广西行”活动中,广西与上海就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科研创新平台共建、企业科技攻关等签订了一揽子合作协议和11项投资合同,投资金额达85.4亿元。

     

        同样得益于组织部门直接牵头承办,2011年启动的中央院士专家团来桂咨询服务活动成果丰硕,促成了一批先进技术落户广西。同年底,又推动广西与42家央企开展合作项目165个,当年驻桂央企投资项目工业增加值达1395亿元,对广西GDP的贡献率达17.1%。

     

        “主动融入是一种政治姿态,服务群众是宗旨要求。”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新建表示,“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带来的不仅仅是工作理念的转变,而且更是工作领域、方式及手段的深刻变革。”

     

    变“组织资源”为“发展资源”

     

        组织部门不管资金调配,不管产业项目,如何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出生产力”呢?广西的答案是:变“组织资源”为“发展资源”。

     

        自广西全面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以来,全区组织系统积极行动,旋即汇聚成了一股强劲的“组织力量”——从自治区、市、县党政机关择优选拔的3000名有激情、有知识、年轻有为的第一书记,奔赴3000个贫困村“攻坚作战”。

     

        在贵港市覃塘区樟木乡沙村,由贵港市地税局派驻的第一书记陆洁斌一到任,就在村里扎下根。两年里,通过努力,为当地修建起水泥路,建起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人畜饮水工程,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党组织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这么强劲的动力。”站在600亩提子示范基地的办公室里,看着窗外绿油油的葡萄架下游人如织的火热场面,广西北流绿满地生态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家坤连连感叹。

     

        在公司成立之初,由于推广的新水果农民不熟悉,没人肯种。建立党组织后,公司的6名党员带头,每人建起一块先锋责任田,决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富”。一年后,看着党员的责任田每亩地收获了七八万元,农民们争先恐后加入了合作社,目前公司已发展成辐射带动卫星基地种植达5000亩的龙头企业。

     

        2010年,针对广西不少非公企业出现党组织建设“空白”的情况,组织部门启动了党组织组建“百日攻坚”行动,收获了四个100%的战果: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100%建立党组织;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100%建立党组织;未组建党组织的“两新”组织100%选派党建指导员;已经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100%建立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组织。党组织的覆盖,夯实了基层基础,更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力引擎。

     

        人是发展的主体,是第一资源。基于这样的认识,广西精心做好“人”的文章——启动实施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制度,选聘了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积极推进区部合作,建立健全了广西与中央国家机关、部属高校、中管企业的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机制;面向“985工程”院校定向招录了450多名优秀毕业生来桂工作,为广西发展储备了一批年轻的优秀人才。

     

    由“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

     

        “有女不嫁纳岜屯,挣钱养家苦无门;不通路来不通电,天干地旱愁死人”。这首天峨县三堡乡顶茂村流传甚广的民谣,是集“山”“穷”“险”于一身的纳岜屯的真实写照。

     

        转机始于“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周新建来到纳岜经过深入调研后,倡议纳岜屯整体搬迁。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河池市、天峨县协调推进,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携手与群众共建纳岜新村。仅仅一年多时间,新村建起来了,产业建起来了、学校建起来了,跨越桂黔两省的联合党支部也建起来了,一座整洁漂亮的现代新村出现于大山深处!

     

        2013年,区党委组织部又把弄利屯选作扶贫开发联系点。不到一年时间,弄利屯的孩子们就有了新学校、新操场,村民们也住起了新房子,走上了新马路。随着特色产业的不断发展,2013年人均增收577元,增长25.67%。

     

        如果说“纳岜新村”和“弄利新村”是广西组织部门扶贫开发闪亮的“点”,那么着眼于夯实基层力量的基层党建“十百千万”计划,则让组织服务基层的春风吹遍八桂。

     

        朱慧涛、宫经理是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从北大、清华定向选调的两名博士。部里选派他们到走出过红七军的革命老区——百色市凌云县的两个贫困村,当起了第一书记。

     

        到任之初,听着乡亲们议论自己是“小毛孩”“镀个金就回去了”,两位博士村官二话不说,卷起铺盖就住到了农民家,扎进村里访民情、听民意,谋规划、跑项目,成为与当地群众同住一栋屋,同吃一桌饭,同心谋发展的“三同书记”。看着两位“第一书记”通过实干给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村里的老党员激动地说:“共产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如今,广西组织工作对基层一线的服务,可谓遍地开花:探索突破地域范围联建、依托行业协会组建、村企党群结对共建,以更加灵活的组织设置形式夯实基层基础;结合乡镇机构职能转变,大力推行“农事村办”和乡镇“一办三中心”改革,让农民办事不出村;实施“培训扶贫大行动”,对各级基层干部进行“全覆盖”的系统培训,增强“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本报记者 刘昆 通讯员 郭忠志 梁达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