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19日 星期三

    火车头保姆“打温”忙

    作者:毕玉才 呼兴宝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19日 10版)

        像人一样,火车也有体温。火车体温不仅关乎运行质量,还关乎旅客生命安全。在沈阳铁路局,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日夜驻守在各个车站的机车整备线上,为短暂停留的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打温”,被人们誉为“火车头保姆”。

        2月17日下午2点零4分,由沈阳开往齐齐哈尔的T309次列车缓缓停在哈尔滨站。记者随沈阳机务段领导一起下车,来到与车站一墙之隔的机车整备线。当日哈尔滨气温在零下28摄氏度,“火车头保姆”们正在露天的机车整备线上为韶山9、和谐3等型号的10多台火车头“打温”。车间副主任魏海涛熟练地上车,启动机车柴油机,升降受电弓,动作干净利落。他告诉记者,北方的冬天异常寒冷,一旦机车管路冻结,就会导致柴油机不能正常启动,受电弓不能正常升弓,严重时还会造成机车制动力减弱或制动失灵。为此,在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停留时,必须由专人上车启动机车柴油机,升降受电弓,一方面保证机车温度,另一方面给机车预热。

        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运,沈阳铁路局沈阳机务段派到哈尔滨的“火车头保姆”就有22名,每天入哈尔滨库内的打温机车就有44台次。为了保障每台列车及时出库,打温人员早饭基本上都在10点钟以后,晚饭基本上都在晚9点以后才能吃上,饥一顿、饱一顿是常事儿。

        当兵出身的普华,言谈嘁里喀嚓,动作麻利爽快,干起活来非常认真。刚刚接触打温工作时,他连续两个月没有回家,始终吃住在打温库内。记者问他,工作苦不苦?他笑着回答:“没啥,年轻,多学点,多付出点,挺好的。”

        刘学生是个90后,第一次离开父母。家里放心不下他在哈尔滨的生活,一天一个电话。当父母提出要来哈尔滨看他时,他断然拒绝,说:“别来!我都是小伙子了,你们再来看我,怕同事笑话。”

        2705次列车从辽宁丹东一直开到冰城哈尔滨,853公里28个经停站,全程温差10度以上。丹东地区山路多、没有接触网,只能用内燃机车牵引,给打温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机车每天晚上11点入哈尔滨打温,第二天凌晨4点多出库,哈尔滨的夜晚气温几乎都低于零下30摄氏度,内燃机车更是需要24小时持续打温。霍焱就是专门给内燃机车打温的“保姆”,他说:“最累的就是后半夜,机车打温过程中,自己一个人在车上,一直不能合眼,等着盼着有人来接车。但想想这一路上的旅客,即使付出再多也值得!” 

        车间副主任魏海涛,一入冬就把行李卷儿从沈阳搬到哈尔滨库内打温休息室。三十晚上,他们没办法和家人团圆,从市场上买了一点熟食、煮了饺子,摆在桌上就是一顿年夜饭,十几个人分四批吃完,吃饱后再上车打温,这就算过年了。

        谈到好久没见面的6岁女儿,魏海涛眼角泛起泪花,但与记者一行告别时,他握着机务段领导的手,语气坚定地说:“放心吧,我带着大伙一定守住哈尔滨,保证不冻一台车。”(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通讯员 呼兴宝)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