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家风的教育学意义探讨可以发现,优良的家风与现代大学教育在目标追求上一致、育人方式上相类、价值观念上相通,融合会通优良家风和大学精神对培育优秀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培育健全人格是优秀家风与现代大学精神的共同目标追求。在人的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价值观念教育的系统和链条,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枢纽,而大学则处于学校教育的顶端。尽管家庭教育和大学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二者在教育的目标追求上,存在着内在逻辑上的一致。家庭教育的灵魂是人格教育,其根本目的是教育家庭成员尤其是年轻成员做人,在进入学校和社会之前为培养健全人格打底立本。同样,现代大学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大学对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很大程度上是在家风绘就的底子上开展的,正如《论语》所强调的“绘事后素”。同时,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的良好人格也有助于学生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调动一切积极的教育要素,在家庭教育上强本固基,在高等教育中引导培育,使优良家风和先进大学精神一起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言传身教是优秀家风和现代大学的共同育人方式。父母教育孩子和教师培育学生的过程,是一个执柯以伐柯、修己以安人、以人为尺度、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和老师,父母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一生有着巨大影响。历史上许多伟人的成长都得益于优良的家风,叨陪鲤对、孟母断杼、岳母刺字、朱子家训等优良家风,在家庭教育史上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话。同样,现代大学强调教师立德树人,即强调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唤醒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共同育人方式表明,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的第一老师——父母长辈和大学教师必须率身而行,担负起传道解惑的责任,充分发挥优良家风和先进大学精神的培育作用。
弘扬大爱精神是优良家风与大学精神的共同价值观念。中国传统优良家风强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主张“近能取譬”,着手从家庭这个最坚固的文化堡垒开始培育人伦之爱,同时强调“泛爱众,而亲仁”,主张沿着家、国、天下的顺序次第推爱,即孟子所谓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溺若己溺,人饥若己饥”,最终实现张载所倡导的“民胞物与”,使大爱充满宇宙大家庭。从中华文化的特质来看,这个始于家庭的人伦之爱是个人实现道德价值追求的现实基础。“大学之大,非只大楼之大谓,乃有大师、大爱之谓。”中国大学精神对大爱的追求正是立足于优良家风培育的人伦之爱,使其不断扩充并超越血缘的限制,向着更高更宽的天地境界扩展。
(作者系东南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