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16日 星期日

    科技滋润着孙家滩

    庄电一 《 光明日报 》( 2014年02月16日   03 版)

        “谁说北方冬季不易吃到新鲜蔬菜?那是老黄历了!我们这里实现了‘农超对接’,每天都有新鲜蔬菜上市,几个小时后就可以摆上宁夏各市居民的餐桌!”说这话的是孙家滩人。

        孙家滩位于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的南端,地处干旱带,曾是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自从引来了黄河水,便引来了大批生态移民;自从引进了现代农业科技,便被各类科技滋润,一跃成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在这里,一年四季不再“分明”,南方与北方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原本在夏季才茁壮成长的蔬菜,在冬季照样生长茂盛;原本在南方种植的水果,在北方同样生根开花。设施农业为经营者贡献着财富,也让消费者大饱口福。

        打破四季与南北界限的,是那里的现代化温棚。一位管理人员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的温棚,已是第六代了。你看,它的跨度达到了15米,全部是钢架结构,没有一根立柱,这更方便作业,也可以长久使用。”

        在一栋栋排列整齐、宽敞明亮、气派壮观的温棚里,记者不仅看到了黄瓜、茄子、西红柿等北方夏季才有的蔬菜,而且看到了葡萄、樱桃、乳瓜、樱桃西红柿等水果,还有在北方难得一见的火龙果。

        此时,宁夏大地的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十几摄氏度,而温棚内的温度却达到了适宜作物生长的27摄氏度。这样高的温度,并不是靠烧柴、烧煤、通电升上去的,靠的全是自然采热。记者看到,不同的温棚内分别有一土、一洋两种蓄热装置,其中一种就是紧贴在墙上、集中连片的黑色水幕,里面有水在流动。正是这种装置,在白天大量蓄热,到了夜晚又大量放热,使棚内始终保持在适宜作物生长的温度。每个温棚,都穿上了保暖的“外套”,可以根据白天、夜晚和气候的变化,自动“穿上”或“脱下”。如果棚内温度过高,还要放风降温。光热资源,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利用,也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孙家滩的现代农业技术远不只这些。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在干旱带上搞现代农业,节水是关键。现在,他们可以根据作物生长时期对水的不同需求对根部进行“精准灌溉”。只用原来五分之一甚至六分之一的水量,就可以让作物正常生长,创造同样的经济效益。

        信息技术,在这里同样彰显了魅力。这里的无线数据采集器,可以将温棚的视频传输到手机或电脑终端,温度、湿度、水量、二氧化碳浓度等技术参数都可以实时显示,身在外地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只需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能知晓、掌控,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正因为如此,许多以孙家滩为教学、实习基地的高等院校,都实现了同步教学。

        孙家滩集中了全国最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孙家滩管委会负责人自豪地说,由于孙家滩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也为科技人员提供了科研平台,所以,全国各地的科技人员纷至沓来。目前,在孙家滩进行各类科研的就有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宁夏大学、宁夏农科院等17家科研院所的160多名科技人员。一个园区集中如此多的科技人员,这在宁夏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本报记者 庄电一)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