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15日 星期六

    文化聚焦

    新农村文化建设:传统与现代交融

    作者:唐田田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15日 12版)
    春节期间,山东省无棣县小泊头镇的秧歌队载歌载舞来到县城,为人们献上了一道道精美的传统文化大餐。 蒋惠庆 冯晓华 摄影
    春节期间,山东省无棣县小泊头镇的秧歌队载歌载舞来到县城,为人们献上了一道道精美的传统文化大餐。 蒋惠庆 冯晓华 摄影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一个国家想要长久发展就必须加强其文化建设。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有形形色色的传统文化,最原始的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化还得在农村中找。关注和扶持农村传统文化是国家乃至整个社会势在必行的任务,毕竟中国大部分文化形态存在于农村。

     

    传统庙宇祭拜祈福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农村的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作用独特。发扬传统民间文化,是激发农民群众热爱国家、热爱家乡的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不管是道观,还是庙宇,既是太平盛世的写照,又是自由信仰的标志,拆了又修,修了又拆,反反复复,流传至今。千百年来,香炉里烟火旺盛与否,便是社会兴衰的显现。村里的庙宇一般都是村民自发捐资修建的,非常简陋,完全不能和规模宏大的、装修豪华的大寺庙相媲美,它却是当地村民的精神寄托地。因为面积很小,一般无人主持。山神庙是最小的,只有几块石板砌成几平方米大小,在村民的心目中,山神的权力和法力是有限的,仅仅是看护山上的庄稼和放牧的牛羊。最普及的要数关帝庙,《三国演义》中关公在村民的心中是个厉害角色,在历代的封建社会中,关公被誉为“仰之如日月,闻之如雷霆”的武神。民间关于他的传说什么版本都有,讲得神乎其神,他的忠义与威猛至今在村民心中当神供奉。他忠肝义胆、行侠仗义、扶弱除恶、斩妖降魔,村民供奉他希望保一方平安,因此在沂蒙山有“村村关帝庙”之说。这位人们心目中的武神能够救人于危难,因此每逢他生日即每年的正月十三这一天香火不断,祭祀仪式隆重。

     

        观音庙稍微大一些,观音的塑像一般是站立的,手执圣水瓶,脚踩莲花座,端庄肃穆,慈祥威严。一般的观音庙有一间或是两间房子那么大,并且带着一个小院。由于财力的原因,观音像一般都是泥塑的。为表对观音菩萨的无限敬意,有细心的村妇在祈求菩萨时除了在像前供奉瓜果点心、燃香焚纸宝之外,还要扯几尺绸缎按照塑像的尺寸做一身袍,披在塑像上以表示虔诚。一般有庙的地方都很干净,神灵是不可亵渎的,庙宇的周围不允许放乱七八糟无关的东西,那些调皮的孩子哪都敢去玩,就是不敢去庙里玩,若被父母知道一定会挨重罚。平常的日子,观音庙是不锁的,遇到急事的人可以自由地进出供奉。平时也可去参拜菩萨,跪下磕个头,或是祈祷家中老人的健康,或是为远方儿女祈福,在村民的心目中,千手千眼无处不现身的观音能让无子的夫人怀孕得子,让作恶的坏人遭受惩罚。每逢下雪的日子,起早的村民先把庙里、庙外的雪扫得干干净净,再回家打扫自己门前的雪。有的村庄还盖了龙王庙,供奉着能够呼风唤雨的龙王。每逢赶上大旱的年景,庄稼快要干枯的时候,村民就会自发组织起来,敲锣打鼓地去祈求龙王降雨解旱,以保地里的庄稼有个好收成。这并非单纯的封建迷信,而是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文化大院热闹红火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明显增加,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各类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农村文化建设正呈现出加快推进的良好态势。

     

        农民赶上了好时代,改革开放让他们从茅草屋搬进了小楼房,党的惠民政策从医疗、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使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保险让农民有了安全保障,农村教育力度的加大让农民的整体素质有了提高。

     

        各个村头安置的垃圾箱改变了村民乱扔垃圾的不卫生习惯,村庄变得干净整洁。每到日落时分,总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外出经商做工的村民有的骑着电动车,有的开着小汽车陆陆续续往家走,原先农村人的生活习惯是吃晚饭、看电视、睡觉。随着新农村的建设,村里建起了文化大院,有阅览室、乒乓球室,最让村民喜爱的还是安放着健身器材的运动场,不知从何时开始,就有胆大心细的村民带头跳起了健身舞,原先只有在县城的公园、社区才能看到的健身舞蹈一下蔓延到了周围的乡村里,动感悦耳的流行音乐中,人们扭动着腰身,舒展着手脚,踏着韵律,整齐划一地跟着节奏,劳累一天的疲乏瞬间消失。这种集体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舞蹈很快得到村民的喜爱,他们在音乐中享受着生活,快乐的心情驱散了一天的劳累。一开始只有几个人的舞蹈队,人数一天天增加,最后居然成了一个集体运动,连五六岁的小孩也跟在后面像模像样地学着跳着,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也情不自禁地加入行列,使劲舞动对新生活美好的热爱。有时候夫妻正吵着架,突然听见健身场里音乐响起,女人马上把嘴一撇,临走扔下一句:“本娘子没时间和你吵了,你把碗筷收拾好了,要不回来休了你。”一场家庭矛盾瞬间化解。男人们也不再聚在一起耍钱赌博,而是盘算着如何把事业做得更大,偶尔有时间就叫上个伙伴跑到乒乓球室去杀一局。每到逢年过节,村与村之间在上级领导的组织下,进行各种各样的比赛:如舞蹈比赛包括健美操、打腰鼓、扇子舞等等,中国的新农村建设走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新旧文化互融并存

     

        几乎每一个村在建设改造中都自觉地保留庙宇旧址,在村民的心中那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无论生活怎么改变,他们心中的善良根依旧枝繁叶茂,亲朋之间有个小病小灾,除了前去探望,还会跪在庙里的神像前叩拜祈祷健康平安,他们认为这种无私的心愿会化成一股极强的药力,祛病降福。

     

        许多村民的儿女都在城里打拼,平时都是电话联系,每到过年过节,村民都会自觉地带上香纸到庙里去供奉,祈求保佑家庭的兴旺,儿女的前程,烧完了香,磕完了头从庙里走进运动场。一边是音乐四起欢快的舞姿,一边是香烟袅袅的庙宇,新旧文化在当今的农村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组成了一幅当代农村的现实生活画,传统与现实交融,传递出信仰自由的国家政策。科学发展与心灵安慰是中国农村的亮丽风景。

     

        (作者单位:山东烟台南山学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