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13日电 记者袁于飞13日从国家海洋局获悉:日前,在西南印度洋1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我国首次成功实施水下机器人——“海龙”号无人缆控潜水器作业。
据了解,今年春节期间,“海龙”号共进行了5次下水作业,其中4次取得成功;还在近海底连续作业8小时,突破了历史纪录,以往水下机器人近海底工作时间基本都在三四个小时左右。在此航段作业中,“海龙”号首次与母船配合,以自动寻线跟踪模式作业,摸清了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的硫化物情况。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报 纸 |
杂 志 |
本报北京2月13日电 记者袁于飞13日从国家海洋局获悉:日前,在西南印度洋1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我国首次成功实施水下机器人——“海龙”号无人缆控潜水器作业。
据了解,今年春节期间,“海龙”号共进行了5次下水作业,其中4次取得成功;还在近海底连续作业8小时,突破了历史纪录,以往水下机器人近海底工作时间基本都在三四个小时左右。在此航段作业中,“海龙”号首次与母船配合,以自动寻线跟踪模式作业,摸清了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的硫化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