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13日 星期四

    光明时评

    四万亿卖地收入是“旱池抽水”

    周潜之 《 光明日报 》( 2014年02月13日   02 版)

        国土资源部2月11日发布的2013年全国土地价格统计显示,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总金额达4.1万亿元,刷新2011年3.15万亿元的历史纪录,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持续上涨。

        有统计显示,2014年1月,10个典型大中型城市土地成交均价为5449元/平方米,环比翻倍增长。而“面粉”开销越来越大,“面包”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地价的上涨,直接带动房价新一轮飞涨,其中深圳、广州1月份新建住宅环比涨幅分别为2.2%、2.0%,北京上涨1.6%,上海上涨1.1%。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一点也不陌生。

        卖地收入再创新高,绝非中国经济之福,这一点大家早已形成共识。毕竟,靠卖地维持经济繁荣局面,从长远来看无异于饮鸩止渴。卖地收入居高不下,直接推动住房价格一路飙升,导致民生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形成依赖之后,就有了强烈推高地价的意愿,形成“嘴上降房价,实际推房价”的政策背离。随着这种卖地财政形成一种习惯和预期,经济转型更加压力重重。

        地方政府有了土地财政收入,有钱就乱花只是一个方面,更危险的是还以此为担保,通过债券、BT和信托等融资方式,形成大量的地方债务。地方政府能借来钱,理由很简单,除了政府的信誉,更重要的就是稳定的卖地收入。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土地的价格毕竟是波动的,现在土地价格一再上涨,但保证不了未来还会一直涨下去。公众现在可以负担1万元1平方米的住房价格,如果涨到10万元呢?如此将风险滚雪球,中央政策肯定也不会允许。

        近些年,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有各种机构对此进行了估算,其结果都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地方政府以当下的土地价格和土地政策为依据,去透支未来几十年的土地收益,这不仅会给当下造成种种困境,同时也会绑架未来的经济政策,让各项促进经济转型的政策骑虎难下、无法施展。

        2013年12月30日,审计署公布了2013年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3年6月末,全国政府性债务为30.27万亿元,其中全口径中央政府性债务合计12.38万亿元,全口径地方政府性债务合计17.89万亿元。近20万亿元的地方债务,尽管风险总体可控,但如果没有新增的可靠财源,仍然依赖土地收益这一块,一旦房价预期出现波动,土地价格出现下降,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将会迅速增加,进而会对经济运行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在中国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内需增长面临下行压力的大形势下,地方政府一年卖地收入4万多亿元,无异于是旱池抽水,不仅透支当下的经济活力,而且会给未来经济运行埋下地雷。这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通过顶层设计的改革政策,消除地方政府对短期增长的依赖,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