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12日 星期三

    热点分析

    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下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

    曹亚军 《 光明日报 》( 2014年02月12日   15 版)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要推动者的世界范围的国际产业转移,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带来了重大机遇,但产业转移所固有的属性可能使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技术级差乃至产业级差被固定化。因此,我们需要掌握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趋利避害,有选择地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国际产业转移发展新趋势

     

        国际产业转移日益向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发达国家在继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本国已失去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金融保险业、贸易服务业、电讯业、信息业、房地产业等新技术产业日益成为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21世纪,知识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际产业转移结构高度化、知识化有进一步加强的态势。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国际分工,跨国公司实行技术外包。为了实现其全球战略,跨国公司对整个产业价值链进行拆分和对产业空间进行分割,分别将其布局到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实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在全球范围内实行产业整合。近年来,跨国公司开始将一些战略性研发投资到拥有必要创新环境和创新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实行技术外包与合作。

     

        跨国并购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投资方式。它是企业并购现象与跨国投资现象在更高层次上的结合,是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

     

        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产业链整体转移趋势。随着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不再遵循传统的产业转移的阶段进行投资,而是主动地带动和引导相关投资,鼓励其海外供货商到产业移入国投资,加大零部件供给当地化战略的实施力度,发展配套产业并建立产业群,将整条产业链搬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种新的产业转移趋势是伴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区位条件的变化而出现的,它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产业转移和承接的难度伴随国际产业转移的高度化而加大。国际产业转移的速度和内容,对承接国而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技术消化能力、比较优势、政策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在产业转移的低层次阶段,接纳国占支配地位的是“自然”的比较优势,而在产业转移的高级阶段,接纳国占支配地位的是“创造”的比较优势,需要实行实物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才能形成。

     

    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我国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目前的区域比较优势仍主要体现在传统产业上,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外部先进产业的移入,为传统产业比较优势的升级创造了机会,使移入区产业结构中拥有先进技术的部门在数量上和比例上增加,区域产业结构体现出高级化的趋势,有助于移入区新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形成,从而推动产业比较优势的转移升级为资本和技术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并使我国向其他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进而促进本国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我国在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同时,随着先进产业的移入,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技术转移、技术扩散和技术创造三种方式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使原有产业发生“升级转型”运动,促使整个产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产业转移的负面效应。首先,使我国产业移入区企业在技术上长期受制于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向移入区转移的技术往往是已经成熟的技术,而不是其拥有的最先进、最具竞争力的技术。此外,一些跨国公司具有把产业移入区视为其生产或销售地的倾向,在加强移入区产业研发能力方面缺乏积极性,控制“所有权优势”,阻碍子公司企业技术学习过程的进一步深化和溢出,不利于移入区企业吸收、改进技术或者进行自主创新,与产业移出国在技术上保持级差。其次,在市场结构调整方面不利于发展本国民族工业。由于跨国公司偏好进入市场集中度较高的产业,并且产业移入区的企业往往落后于跨国公司,目前国际投资的主要投资方式——跨国并购有可能导致产业移入国企业大面积退出市场竞争,并进而出现跨国公司垄断市场取代以往的行政垄断、地区垄断的局面,这不利于我国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容易与发达国家在产业上出现级差。最后,伴随国际产业转移,一些跨国公司为了母国利益,把一些破坏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移入国,导致移入国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对策

     

        顺应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营造良好的产业转移环境。在相对落后地区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政策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利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另外,加快地区经济市场化进程,坚持对外开放方针,引进先进产业的同时保证移入产业与地区原有产业的平等地位,维护合法、公平竞争。

     

        继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引进产业的层次有所选择。高度关注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承接适宜我国发展的产业移入,使其发挥最大正面效应,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转型。

     

        把握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提升我国地区产业竞争力。随着国际产业转移日益高度化,产业转移和承接难度也在加大。产业转移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其实质是产业创新,因此应不断提高我国的技术消化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创造”比较优势,更好地利用国际产业转移,顺利完成产业的移入和升级。(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