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近一个月的贺岁档在春节期间迎来一个小高潮。7天长假,全国电影票房高达14.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到86%。其间,全国共计放映84.3万场,观影人次近3900万,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6%和98%。其中,电影《大闹天宫》以6.12亿元的票房排名榜首,《爸爸去哪儿》以4.68亿元紧随其后,两部影片共同斩获10.8亿元的票房成绩,占据总票房77%的份额,携手成为这个档期最大赢家。截至记者发稿,这个数据还在突破中。
这无疑是史上最火爆的春节档,然而却并不值得骄傲,甚至让人颇感尴尬。高票房背后的影片质量被观众诟病,《大闹天宫》被指“特效细节不到位,剧情颠覆不合理”。《爸爸去哪儿》则被指“粗制滥造,不是电影”。有网友戏说:“《大闹天宫》卖座,证明票房高与电影质量无关;《爸爸去哪儿》卖座,证明票房高与艺术品格无关。”
票房的成功,文化的失落
《大闹天宫》除了炫目的特效之外几乎乏善可陈。有网友认为,情节跳跃太快,故事空洞无物,逻辑混乱不堪。有观众抱怨,电影竟然把美猴王成长的故事拍成了宫廷阴谋,和老祖宗的经典没多大关系。影片的高票房折射了大众审美趣味和娱乐文化对于电影艺术的侵蚀。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认为,《大闹天宫》和《爸爸去哪儿》以话题性和事件性取胜,《大闹天宫》取自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爸爸去哪儿》靠电视节目赚取了不少“粉丝”。但是这都与电影艺术本身无关。
《爸爸去哪儿》被称为大屏幕综艺节目。这部照搬电视栏目的电影,拍摄周期只有5天,从拍摄到上映不过一个月的时间,但该片首日就以9000万元的票房刷新了《私人订制》8000万元的2D国产片票房纪录。尽管有人对《私人定制》还不满足,那还算一部诚意之作,还想给观众讲点什么。相比之下,《爸爸去哪儿》在形态上与同名综艺节目并无不同,依旧是几组明星家庭共同完成任务,只不过将背景放在了动物园。甚至主创也承认,该片没有剧本、没有故事、没有表演。所谓的“原汁原味”不过是一场真人秀。一位观众说,看完影片比较失望,该片不能叫作电影,不讲故事,不刻画人物,甚至连正能量的亲情、友情都显缺失。如爸爸们蛇洞取食的环节,缺乏亲情、关爱、勇敢等人文情怀的展示,而极力在表现明星们的“囧”。如果说,同样是综艺节目电影版的《中国好声音》没有打动成年观众是因为成年人的理智,那么这部《爸爸去哪儿》选准了低幼儿童为定位人群获得成功就容易理解了,为博取孩子欢心,家长们都是宽容的。“这是市场的成功,文化的失落。”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院长周星这样评价。
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质量普遍不高,《大话天仙》被网友称为“烂尾片”,片子搁置了几年,主演中途退出,是靠替身完成的作品;《前任攻略》还是富二代生活的展示,和大众生活接不着地气;《澳门风云》被网友称为“看不懂”;《喜羊羊与灰太狼之飞马奇遇》创新乏力;《一触即发》等外国片被评价故事、场面都很落伍,难以打动人心……尽管如此,这些影片还是赚得了不少票房,说明了市场的需求。
市场潜力巨大,观众需要引导
“这是消费的胜利,不是电影的胜利。如果没有稳定的高质量影片供应,市场就会凸显出危机。从当前消费看,观众看片不是因为影片有多好,而是节令时的合家欢消费需求,跟全家人凑桌打麻将没有分别。”影评人李星文说。
“一方面,要看到现在电影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我们对于电影的看法也要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电影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电影观众的非理性和盲目性消费还是比较突出的。观众看电影往往不是为了审美,更多的是社交的需求。”
电影是最受制于观众的一种艺术形式。春节期间,“合家欢”类型电影能吸引观众。拖家带口看电影成为这个春节期间电影院里最常见的景象,观众不仅是看一部电影,更是选择一种和家人欢度春节的方式,对于影片的质量反倒不那么在意了。“春节档的高票房总体说明了近几年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观影人群在不断增长,银幕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尤其是过去电影资源不足的二、三线城市银幕数量激增,这必然会导致票房的增长。巨大的市场份额呼唤更多优秀的国产电影出现,这给电影人提供了机遇,也让电影人面临挑战。”饶曙光如是说。
周星认为,“电影要靠传播,《爸爸去哪儿》以前期三个月的电视基础收获了良好的传播效能。但是电影的文化品质和影像的精致也不能抛弃。本来更应该认真制作的电影反而比电视节目更差,以取巧的方式博取票房的成功模式走不远,也不可复制。我希望看见更多认真制作、品质精良的影片获得票房成功,而不是投机的作品压制了精心制作的诚意之作。”
更多的电影专家对市场排片表现出了忧虑,不是没有好电影,可能好电影因为营销能力不足没有被排映。无疑,发行市场还要引导,观众的审美也需要引导。(本报记者 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