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11日 星期二

    深度关注

    高职博物馆是啥样

    作者:方桐清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11日 14版)
    包畹蓉花巨资请人历时三年制作的全金蟒袍

        文化育人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其实施必须依赖于一定的载体,专题博物馆则是浓缩的文化育人“物质体”。

     

        世界上许多著名高校都建有校史馆、名人纪念馆,以及其他博物馆,我国有200多所高校也先后建立了类似博物馆,但在我国高职院校,对专题博物馆建设的认识水平、能力水平、保障水平还不高,建设数量、建设水平还处在较低层次。专题博物馆是文化育人的新引擎,应该引起高职院校高度重视。

     

    专题博物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水平的重要标志

     

        “馆”的含义十分丰富,从文化角度分析,“馆”主要指以特定主题汇集各种文化物质体,并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起来的空间场域,具有记载历史信息、服务科技、文化育人等功能。学校专题博物馆就是以学校的发展历史、专业特色、技术优势或文化名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某一专题“馆”(不包括图书馆)。比如,校史馆、纪念馆,以及与学校主导专业有关的技术馆、文化馆、博物馆等。

     

        网络查询表明,国家第一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只有2所建有纪念馆和博物馆。通过电话沟通和实地走访了解到,江苏省15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都建设了校史馆(或校史展室),只有3所学校建立了纪念馆、文化馆、技术馆等专题博物馆。较有特色的其他高职院校也有少量建有专题博物馆。但已建立的专题博物馆大都体量较小,不过这已足以为这些学校文化育人、扩大影响、推动高职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比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的“黄炎培纪念馆”,按生平简介、大事年表、音容笑貌、著作选编、手记手书、评论研究等,记录了我国近现代著名民主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突出了其“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以及一系列职业教育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技术馆”,按照“建筑文化的博物馆、技能训练的实训场、技术开发的孵化地”的理念设计,采用“显现式结构”和“展示式装修”的方式建造,在人流集中的位置安设“鲁班”塑像,使建设大类专业都能在“馆”中找到专业位置,文化育人得以在物质体中实现。《2012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收录。

     

        还比如,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有 “包畹蓉京剧服饰艺术馆”,突出展示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服饰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贡献奖”获得者、“中国文化遗产年度保护人物”包畹蓉先生珍藏数十载的名人遗物、祖传珍品,以及自己制作的精美服饰300余件,多数服饰雍容华贵、精美绝伦,实现了艺术价值、美学价值与历史文物价值的高度融合。

     

        可见,高职院校专题博物馆的建设,一方面强化了高职院校的“高”,另一方面彰显了高职院校的“职”,从一定意义上说专题博物馆是一所学校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正如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翁铁慧女士所指出的,高校博物馆是向社会介绍和展示自身底蕴的一张“文化名片”。

     

    高职院校专题博物馆建设,要做到“四突出”

     

        一要突出专业性。专业博物馆不是散落材料的堆砌,更不是杂乱无章的实物和照片文字存放的仓库,它的策划、设计、建设、资料收集和整理等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以专业的标准指导建设全过程,使建设理念体现主导专业的核心文化,使之具有不可替代性。但现实是不少学校专题博物馆建设过于体现“领导意志”和“领导喜好”,所以强调专业人员全程参与,对于专题博物馆的理念提出、理念设计、理念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博物馆还要求“专”、“特”不求“全”。这是由高职院校“馆”的体量、“馆”的文化包含量所决定的。江苏建筑职院的建筑技术馆就是通过中外经典建筑文化的展示、关键建筑施工技术的裸露、主导专业实训项目的组合来集成建筑文化。这样的专题博物馆虽然都不是很大,内涵也并不包罗万象,但对凸显各校特色、提升专业文化都是十分鲜明的。

     

        二要突出教育性。江苏建筑职院建筑技术馆和江苏农林职院农耕文化馆的大门入口处,都不约而同地安放了分别代表建筑和农林文化的鲁班、神龙氏的塑像,然后按照建筑和农林科技发展的自身规律选材和布点,较好地体现了建筑文化和农林文化的系统性。作为高职院校的专题博物馆,其内容展现要使受教育者清晰地认识到专业发展过程的复杂和艰辛,懂得科技的发展要依赖于人的智慧和创造,依赖于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严谨细致、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甚至挫折、失败和牺牲。参观过江苏农林职院农耕文化馆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就是理解了“民以食为天”的深刻含义,从而在文化层面解决了学生的专业思想问题,这比通过说教的形式进行思想教育要隐含得多、深刻得多。

     

        三要突出工具性。高职院校建设主题博物馆要突出校园文化的功能,使之成为“育人课堂”。首先主题要为专业发展服务。高职院校专题博物馆要与学校主导专业相联系,强化学校专业特色,要以主导专业的核心科技或综合技术为主题进行建设,能够为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史料支持,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提供文化支持,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其次要立足于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紧迫感。专题博物馆展示的是围绕某一专题所汇聚的有价值的实物、资料和影像,承载着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信息,必须是真实的、历史的、有价值的,但可能是国外的,也可能是国内的,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博物馆在陈列这些实物、资料和影像的时候,要用辉煌成就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爱民族、爱国家、爱学校、爱学科、爱专业的情怀,要用问题、缺憾甚至是耻辱,增强学生发奋图强、奋发有为的紧迫感。第三要增强学生对专业、对学校的归属感。这就涉及高职院校要不要建设主题博物馆的问题。潘守永先生说,“博物馆(记忆+创新)=社会变革”,可见,建馆与不建馆对提升学校层次和对学生成长进步的影响是大不一样的。

     

        四要突出开放性。作为教育资源,具有公益性特征,各种设施设备都应该向社会免费开放。这是管理理念问题,并不是管理本身问题。目前,高职院校仅有的少量专题博物馆大都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其文化传承功能并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所以,专题博物馆首先要面向全体师生,其次要使建设成果让“全民”共享,与社会进行充分的文化互动,不能因为出于安全考虑而建起阻隔学校和社会文化互动的围墙,也不能以安全或学校所有为借口而把学校文化资源“圈在园内”。专题博物馆的建设要体现发展性、互动性,彰显专题博物馆内容的科学性。同时,作为知识承载、技术保存的专题博物馆,其本身也要不断紧跟科技的发展进步,保持本身的先进性,使参观者和使用者在人机互动、知识冲击中感受快乐、感受新技术、感受文明进步。

     

        (作者系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