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09日 星期日

    坐的温度

    于园媛 撰文/摄影 《 光明日报 》( 2014年02月09日   11 版)
    “坐与长者”参赛作品
    凳几箱 刘亚楠 旧樟木箱子是奶奶出嫁时的嫁妆,一个大箱子的大小适合做两个矮凳,同时保留箱子收藏的功能,小箱子可以放在大箱子里。(“坐与长者”银奖)
    授与哺 李 燕 以组合椅的形式体现我们与长者的关系,副椅的椅背作为主椅的扶手。(“坐与长者”金奖)
    千层底椅 隋 昊、张 晗 采用千层底这个历史悠久的手工工艺方式来制作。 (“坐与长者”最佳创意奖)
    儿童储物椅 张 剑 (“60把椅子”国际知名设计师作品)
    忆旧年 江 黎 (“60把椅子”国际知名设计师作品)
    端坐椅 薛延年 没人坐时,椅子倾斜,坐上时椅子因重心改变而端正,表达礼仪在坐中的意义。(“坐与长者”铜奖)

        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第6届“为坐而设计”大奖赛和“60把椅子”国际知名设计师作品邀请展,以及“活着的无名设计”田野文献展近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从2002年举办首届同名赛展至今,“为坐而设计”系列大奖赛在12年间从成长到成熟再至成功,记录了中国设计师们为“原创”所付出的辛劳与求索。本次大赛的主题是“坐与长者”,“长者”指的是比我们年长的人,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成长都与他们密不可分,参赛者可围绕自己的生活环境或成长过程,表现与长者们共处时所引发的对于“坐”的行为和坐具的设计灵感。展览现场的作品中,有“行走的马扎”,兼具马扎和拐杖两种模式,利用榫卯结构加以转化,使长者出行时可以随时坐下休憩;有用白坯布和面粉做成的“千层底”凳子,让人想起老祖母纳的千层底,是对长者的生活智慧进行的再挖掘……参赛者通过精心的创意,把对传统伦理秩序的尊重、对长者的关怀、对童年时光的怀念等情绪融入一件件坐具的设计上。

        与“为坐而设计”展同期举办的“国际知名设计师作品邀请展”是近几届赛事展中的亮点。本次展览还推出由江黎教授率队所做的“活着的无名设计”田野文献调研成果,旨在挖掘在中国生存了几个世纪的还“活着”的本土好设计。竹椅、火桶、蒲团、马扎等民间坐具陈列在展馆中,观众可以随时坐下休息,细细品味展览方专门赴各地拍摄的这些民间手工艺制作过程,展览变得人性化、生活化。江黎教授表示,“活着的无名设计”展中的传统民间坐具都是现在很多人仍在制作、使用并且有市场销路的产品,希望通过这种经典的、绿色环保的设计,通过农业社会的造物方式的展示,来提升对未来设计发展的启示。

        大赛除了在北京地区展览和评奖外,计划将到广州、深圳、上海、无锡等城市进行巡展。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