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辽宁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大山深处的天桥线路保养工区,是沈阳铁路局管内唯一不通汽车的作业点。每天早晨,职工们乘坐上午唯一的一次经停火车进入工区。春节期间,记者从宽甸站踏上了开往天桥保养工区的火车,经过1个多小时的旅程,列车缓缓停在临时停车一分钟的天桥乘降所。
“欢迎到山里来。”循着声音,一个穿着黄蓝相间工作服的东北汉子迎了上来——他,就是天桥保养工区工长张光明。“春节期间没放假?”记者问,张光明答:“春节是铁路运输最繁忙的时候,铁路运输不停,我们就不能放假。”
7时50分,阳光刚刚掠过工区后面的山头,13名线路职工已经迎着寒风,整齐地排成一行,推着装满工具和竹垫板的单轮车,顺着路基向作业点走去。
今天,职工进行的是线路冻害整治作业。记者看到,作业班班长徐成强每走几米,就跪在路基上,用眼睛死死地盯着铁轨,还时不时地掏出水平尺测量一下。记者一问才知道,他是在测量铁轨的高度。因为铁轨和枕木常会由于列车荷载和自然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形,特别是辽东山区冬夏温差大,热胀冷缩,线路设备极易变形,给列车安全运行造成隐患。所以,养路工需要定期调整铁轨高度和宽度。徐成强说,由于长年累月在线路上巡视,对不符合要求的铁轨,他一眼就能看出来。发现问题,用粉笔在铁轨侧面做出标记,然后大家一起,用起道机调整到规定高度和宽度,再将竹垫板填充到铁轨和枕木中间,确保两条铁轨始终平顺。这样,旅客乘坐火车才不会感到颠簸,更不会发生倾覆事故。
这样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工长张光明连续干了18年,其间有好多次机会,可以调到通勤条件比较好或离家比较近的工区,但他和其他12位工友一样,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坚守。(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特约记者 刘 勇 本报通讯员 呼兴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