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那里,“中庸”既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又是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思维方法论。在子思子的《中庸》一书中,对“中庸”思维方法论也有深刻阐述,其要义如下:一是“和”与“中”。“中”的意思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即适度。“和”主要指“和谐”及“多样统一”,强调保留差异、容纳相异的人或意见,保持一种生态和谐关系。“和”与“中”,具有通过实践追求以使现实与理想统一的意味。二是“执两用中”,其中有权。“执”就是把握,“两”就是统一体中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或两种力量。“执两用中”,即把握事物中两方面的多重联系,运用“无过无不及”的中道原则行事。它必须与“权变”相结合。“中”指原则性,“权”指灵活性。如果没有灵活性,不懂得变通的办法,便是偏执一端。三是“两端一致”,保持弹性。即“过”与“不及”之两端持守动态统一,使各种力量与利益参和调济、相互补充,在大小、刚柔、强弱、周疏、疾徐、高下、迟速、动静、进退、隐显之间保持弹性,具有一种节奏感。
其实,“中庸之道”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通过学习和反复实践“中庸”思维方法论,追求“中庸之道”,我们就可以坦然、安宁地对待现实生活中各种矛盾和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