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08日 星期六

    平安典故

    竹报平安

    《 光明日报 》( 2014年02月08日   11 版)
    中国传统年画《放鞭炮》,寓意“竹报平安”。CFP

        “竹报平安”是一个成语,语出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北部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纲维是主管僧寺事务的和尚。此语原意是说,北部只有童子寺里有一丛竹子,刚数尺高,主管寺院事务的纲维和尚每天都向寺院有关人员报告,竹子没有枯萎,很平安。后世将“竹报平安”引申为平安家信,也简称“竹报”,竹子也因此成为吉祥平安的象征。如宋朝韩元吉《水调歌头·席上次韵王德和》词中写道:“世事不须问,我老但宜仙。南溪一曲,独对苍翠与孱颜。月白风清长夏。醉里相逢林下。欲辩已忘言。无客问生死,有竹报平安。”

        从元旦到除夕,家家户户燃放爆竹,意在驱邪魔,迎平安。放爆竹贺新春,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故称爆竹。说起爆竹的起源,有个传说。《神异经》上说:“西方深山中有山臊,长尺馀,犯人则病,长爆竹声。”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说明当初人们燃竹而爆,是为了驱吓危害人们的山魈。“山魈”是一种厉鬼,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吓跑。当时没有火药和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山魈。这当然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人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到了唐朝,爆竹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根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声。诗人来鹄的《早春》有云:“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偏憎杨柳难钤辖,又惹东风意绪来。”这描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火药发明以后,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从而代替了用火烧竹子的古老习俗。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炮仗”,后又改为“鞭炮”。

        这样年复一年,便形成了过年放鞭炮、点红烛、敲锣打鼓欢庆新春的年俗,故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等诗句。民间还有以竹或者儿童燃放爆竹为题材的吉祥图画,也称“竹报平安”。

        燃放烟花爆竹作为中国人欢度春节的习俗,历史悠久。这种活动虽然可以给节日增添欢乐气氛,但燃放烟花爆竹释放的烟尘、溅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火灾,一些烈性烟花每年都会造成人员伤亡。烟花爆竹带来的弊端已引起各界重视,各地对烟花爆竹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进行严格监管,在春节期间实行定时、定点燃放。今年,中国气象局首次发布全国性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北京市也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党员干部要带头不放、少放烟花爆竹,呼吁广大市民少放、不放烟花爆竹。(敖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