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08日 星期六

    中国岩石圈时空演化框架建立

    我国地壳西厚东薄南厚北薄,东部岩石圈“上老下新”

    胡其峰 《 光明日报 》( 2014年02月08日   02 版)

        本报北京2月7日电 记者胡其峰7日从中国地质科学院获悉,由中科院院士李廷栋等主持的“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研究获得重大突破,科学家系统总结和论述了全国及重点区段岩石圈结构构造及其演化、地球物理场及地球化学场的基本特点,划分了中国岩石圈构造单元,初步建立了中国岩石圈的时空演化框架;这一研究成果大幅提高了我国岩石圈的研究水平,将在地质工作规划、资源勘查及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评价上得到广泛应用,并为三维地质填图及深部探测计划奠定了基础。

        这一成果近日获得2013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它以贺兰山—龙门山南北向构造带为界,把中国岩石圈划分为中亚—青藏岩石圈构造域、东亚岩石圈构造域2个岩石圈构造域和6个岩石圈块体,建立了中国大陆18个代表性地区岩石圈岩石学结构柱状剖面。根据岩石圈动力学性质,把中国大陆及毗邻海域岩石圈,划分为克拉通型、造山带型、裂谷型、边缘海洋壳型、岛弧型5种类型。

        研究成果显示,中国地壳平均厚度为47.6千米,青藏高原地壳最厚可达80千米、平均厚度60~65千米,东部沿海地区30~35千米、厚度差约30千米,形成了我国地壳厚度西厚东薄、南厚北薄的变化趋势。

        据参与研究的科学家介绍,中国西部与东部岩石圈和软流圈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西部岩石圈、软流圈“层状结构”明显,岩石圈很厚,软流圈较薄,反映了板块碰撞汇聚的动力学环境。东部岩石圈、软流圈,则呈“块体镶嵌结构”,岩石圈很薄,软流圈很厚且厚度变化大,反映了地壳拉张、软流圈物质上涌的特点。同时,根据东亚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岩石圈、软流圈三维速度结构图像显示,中国岩石圈在结构上存在不均一性。

        此外,科研人员还提出了“东亚型造山作用”的新认识。根据地震面波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在东亚至西太平洋地区深70~250千米区段,发现了一巨型低速异常体,反映了这个区段物质组成柔性强、流体多的特点。利用Nd(钕)同位素模式年龄和橄榄岩包体的Os(锇)同位素测试结果,发现中国东部岩石圈呈明显“上老下新”的年龄结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