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08日 星期六

    点将台·老鲍谭古

    灵公两问

    鲍鹏山 《 光明日报 》( 2014年02月08日   05 版)

        卫灵公是一个有意思的人。他看起来颇颟顸,其实很精明。孔子对他的评价也很矛盾——曾经对季康子说卫灵公“无道”;但当季康子疑惑无道之君何以不失位时,孔子又说他很会用人,手下有仲叔圉接待宾客办理外交,祝鮀主管祭祀,王孙贾统率军队。卫国本来就是一个多君子的国家,《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卫献公三十三年,吴王子季札入卫,评价说:“卫多君子,未有患也。”当时卫国有蘧瑗、史狗、史鳅、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等,十二年后,卫灵公即位,看《论语》和《左传》,我们知道卫国此时还有蘧伯玉、宁武子等等,真是一时人才之盛。因为其会用人,孔子对鲁哀公说卫灵公是当时最贤明的国君——估计孔子这样说,也有借卫灵公敲打鲁哀公的意思在,鲁哀公手下的人物,在历史上拿得出手的,就寥寥了,连对孔子,他都是“生不能用”的(《孔子世家》)。

        确实,整体而言,卫灵公是一个不错的国君。传说他出生时,托梦于人说:“我,康叔也。”被人认为是康叔的化身。他在位四十二年,是春秋时代执政最久的卫国国君。并且,在位期间,国家看起来基础还不错——至少人口繁庶。这是孔子的观感:孔子离开鲁国,和弟子一进入卫国,很惊奇:“卫国人口众多啊!”冉有问:“人口已经多了,下一步怎么做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裕起来。”冉有问:“富了以后,又该再做什么呢?”孔子说:“教育他们。”(《子路》)细揣孔子的话,卫国的老百姓还比较穷,文明程度也还不高。而这,正是孔子希望大有作为的地方。

        但那么善用人的卫灵公,却和鲁哀公一样,没能用孔子。

        卫灵公对孔子,问过两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通过这两个问题,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卫灵公没有用孔子。

        第一问,见于《史记·孔子世家》:

        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粟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

        这一问,潜台词很明白:孔先生,别犯愁,鲁国亏待了你,卫国给你找补回来——在卫国,您老可以异地做官,官复原职。

        这一问,显示出卫灵公的眼光。他知道孔子是一流的人物,六万斗的俸禄,还不足以酬偿他的价值,这是一个很划算的交易。

        但是,且慢。卫灵公对孔子还有第二问。

        他日,灵公问兵陈。孔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与孔子语,见蜚雁,仰视之,色不在孔子。孔子遂行。

        原来,卫灵公搞“先军政策”,跟着齐景公,常年在外征战。所以这一问,看似是在讨教技术,其实是在试探孔子的立场:你支持我的先军政策吗?也是暗示孔子:站在我这一边,六万斗的官俸就拿去。

        但孔子毫不犹豫地对卫灵公的国策表示了反对,虽然按照孔子一贯的温良恭俭让,话说得很委婉含蓄,但意思的表达则毫无暧昧之处,卫灵公明白了:孔子不赞成他。

        当然,孔子也明白了卫灵公: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雁。你看我时很远,看雁时很近。

        孔子遂行。

        《论语·微子》有这样的一则,可以解释孔子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是的,在灵公的两问里,我们看到了温良恭俭让的孔子,在原则问题上是何等壁立千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