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进马年,便想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谈论人才问题时说的一段颇有见解的话:“现在,大家一说起人才问题,都说要提倡做‘伯乐’,‘伯乐’当然要做。我看大家首先应当作‘马’,哪怕是做不了‘千里马’,每天跑个几百里、几十里、几里也好。要不停地朝前跑,每个人都要跑,这样,才能形成‘万马奔腾’的局面。”
“首先应当作‘马’”,做“不停地朝前跑”的“马”。千里马并非一生下来就会“日行千里”。千里马是在不断奔跑中,才练就日驰千里的本领的。不练、不奔、不勇于跨越各种艰难险阻,就不会成为千里马。陈景润是蹲在烟熏火烤的六平方米的小屋里,夜以继日、年复一年地运算,运算的稿纸堆积了几麻袋,才靠近哥德巴赫猜想的峰端;被人们尊为“镭的母亲”的居里夫人,整整花了四年时间,用了八百吨水、四百吨矿物、一百吨液体化学药品和九十吨固体化学药品,才制得了一克纯粹的镭的化合物;十六岁就到美国一家工厂当学徒的诺贝尔经过18年的艰苦努力、几百次试验,终于发明炸药,成为对近代工业有巨大贡献的化学家。
其实,就拿华罗庚教授本人来说,他原本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由于家境贫寒,不得不在初中毕业后帮助父亲料理小杂货店。20岁又得了左腿胯关节骨膜粘连,不能自由活动了。可是,他并没有倒下,每天在料理店务之余,仍刻苦自学数学,艰难地向数学之峰攀登,终于成了数学王国里的千里马。各行各业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虽然,我们每个人经历不同、条件有别,但只要看准目标,锲而不舍,长期努力,终会成为各有所长的“千里马”。
做“马”要做“千里马”,而“千里马”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们“马不停蹄”的奋斗精神,更在于他们的“生命不息,拉套不止,服务人民,造福人类”的奉献品格。袁隆平在大饥荒的童年时代就立志成为农科领域的“千里马”,为的是将来“所有人不再挨饿”,他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懈奋斗,终于使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使我国每年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还有徐虎、王涛、李素丽、吴天祥、李国安、孔繁森、王顺友、任长霞、沈浩等等,这些在不同工作岗位上驰骋的“千里马”,“不待扬鞭自奋蹄”,为人民“拉套”不止,对社会作出了大贡献。
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千姿百态,妙趣横生,但最令人称道,让人兴奋的是那一匹昂首疾驰的奔马!因它是我们民族的进取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的象征。
风和日丽,马蹄声疾,让我们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学习不停步,奋斗不停步,奉献不停步”,朝着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永不停蹄,奔腾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