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03日 星期一

    瞿昙寺旁汉藏情

    作者:刘鹏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03日 02版)
    汉藏全家福:尹得胜和李扎西、李多杰一家。本报记者 刘鹏摄

        正月初三,记者从西宁出发,驱车前往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的曲坛镇河西村,看望老朋友尹得胜。

        河西村在青海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瞿昙寺的北边,藏语称“卓仓拉果丹代”,位于乐都区曲坛镇所在地,南距县城约21公里。瞿昙寺是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其总体结构布局仿照北京故宫,人称“小故宫”。这所寺院以宏伟建筑、珍贵文物、精美壁画而著称于世,1982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二批中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这所寺院周围的几个村子,汉藏群众世代杂居,和睦相处。

        走进河西村村委会主任尹得胜的家,老尹正在接待来拜年的藏族朋友。一见记者,老尹很高兴,赶紧向我介绍说,来拜年的藏族朋友是邻近新联村的,哥哥叫李扎西,弟弟叫李多杰,都是卓仓藏族。今天,他们带着媳妇来拜年,正好大家好好聊聊,喝几盅。

        哥哥李扎西精明强干,也健谈。他在曲坛镇斜上村当村医,同时还在镇子上开着一家药铺,当村医、开药铺已经二十多年了。记者问村医除了看病,还主要干什么?李扎西掰着手指说:“现在的村医要管整个村子的计划免疫、慢病管理、传染病管理。总之,凡是与卫生、村民健康有关的,村医都管。”记者问他一年收入有多少,他笑着说:“够花、够花,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还有各种补助,一年有三四万的收入。”弟弟李多杰话不多,他平时在西宁打工,在建筑工地上当木工,一天的工资将近300元,收入还是不错的。每年挖冬虫夏草季节时,李多杰和妻子两个人就去挖冬虫夏草,去年一个多月挖了1200多根,每根四五十元,收入挺好。听多杰说,有的两口子去年挖冬虫夏草挣了十几万元,他很羡慕。

        记者问尹得胜,人家藏族朋友去年一年家里收入好,你这个五十七岁老哥是不是落后了?李扎西和李多杰异口同声地说:“尹村长收入也不少,他有个小建筑队,带领几十个人致富了,每年还要给村里和邻村的孤寡老人、困难户贴补五六万元钱呐。我们曲坛镇的藏汉百姓都知道,尹村长是个有名的好人,大家都很尊重他。”

        尹得胜拿出了他这两年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给藏族兄弟俩夸耀了一番,并和他俩商量,准备今年开始把村里后山的荒坡和荒地逐步治理好,征求他俩的意见和办法,讨论得热火朝天。

        记者问他们,平时一起干事、走动,有没有隔阂?几个人抢着说:“我们亲如一家。除了过年过节都要互相看望外,不论是藏族还是汉族,家里有红白喜事、盖房子、孩子出满月,全村人都去帮忙、祝贺。”老尹说,曲坛的藏族有射箭的传统,每年举行射箭比赛时,汉族的乡亲都要去助阵,每年举办运动会拔河比赛时,都是汉藏搭配,配合得很好。像李扎西,多年来不论是哪个民族的,老人和困难户来抓药,能免的都免了,很受群众欢迎。

        这时,热腾腾的手抓羊肉上了桌,大家斟满三杯青稞美酒,用汉藏两种语言,互相祝福平安健康,祝福民族团结、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其情也真,其意也挚。(本报记者 刘 鹏)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